波士頓雲鶴社最近兩期線上講座在上個月和本月初成功舉行,專家學者精彩的分享受到社友們的好評。11月2日晚舉行的線上健康講座,主題涵蓋代謝症候群以及衍生的神經病變和疼痛,共有近80位社友與會參加,一同瞭解增進身體保健的知識,讓參與者們受益匪淺。
雲鶴社幹事湯耀武首先介紹主講者鄭新霖醫師。鄭新霖就讀於台北醫藥大學醫學系時,就對神經系統萌生興趣,畢業赴美後在密西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原本研究中樞神經,想要在艱困的阿茲海默症治療有所突破,後來注意力轉至周圍神經。自韋恩州立大學擔任住院醫師後,曾先後在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康乃爾大學醫學院等機構擔任研究員,後來回到母校密西根大學任神經內科擔任助理教授。鄭新霖目前任職於麻省總醫院神經內科,是頭痛和神經病痛部門的主任醫師,同時也是哈佛醫學院的教授。除學術專業成績斐然,鄭新霖也熱心僑社服務,擔任建中校友會會長,時常在僑團演講。
鄭新霖切題談起代謝症候群,在幾十年的日積月累下,會導致肥胖、高血壓,進而造成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失智、癌症等病變。代謝症候群也和神經病變相關,例如前期糖尿病患者時有手腳麻痹的症狀,在美國每年新增約三百萬病例。接下來鄭新霖介紹透過老鼠實驗,可以觀察高脂肪飲食代謝造成的皮膚發炎,進而導致神經病變的過程。
可幸的是受傷的周圍神經具有再生能力,若早期發現代謝症候群,透過改變生活型態、減重、運動、抗發炎飲食控制等,對病症有改善的效果。接下來的五十分鐘,聽眾踴躍提問,鄭新霖醫生耐心解答,帶給大家更多照顧健康的知識。
王樹臣教授「漫談橋梁」
在十月的講座中,波士頓雲鶴社自由談邀請到土木工程專家並有多年橋梁設計經驗的王樹臣教授,以「漫談橋梁」的主題,為大家介紹世界各地的橋樑。講座吸引三十多位的聽眾上線。
自台灣成功大學畢業的王樹臣,畢業後曾在台灣公路局及基隆港務局服務,後赴美至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IUC)及位於聖路易市的華盛頓大學分別攻讀碩士和博士,專精結構工程,富有橋樑設計經驗,曾設計過十一座橋樑。
爾後從工業界轉換職涯到學術界,曾任教於路易西安那大學拉法葉分校土木工程系並擔任系主任至退休,目前定居於麻州。
任教期間,王樹臣主要教授基礎橋樑設計及橋樑實務設計等結構工程課程,除在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師學會以外,也曾在美國包含麻州、紐約州、伊利諾州、路易西安那州、康州、德州、佛州等十一州擔任過結構工程師及專業工程師執照協會顧問。
在專業中任教多年的王樹臣,桃李滿天下,學生遍布台灣、美國各地。在講座裡,王樹臣分別就「東西方橋樑發展演進」、「橋樑設計概念」、及「橋樑坍塌問題」等幾大主題,並以實例介紹各式橋樑及兩座美國19世紀著名大橋,分享專業見解及個人看法,也和與會聽眾交流討論,話題既知性又富含時事性。
據悉,到年底前,雲鶴社依舊規劃有其他的講座與每周四固定的健行活動,包括12月18日將舉行年終聚餐,歡迎舊雨新知的閒雲野鶴們一同參與。雲鶴社隸屬於大波士頓區中華文化協會(GBCCA),歡迎GBCCA會員加入,年齡不限,只要有興趣及有時間即可。
但因場地及人力的有限,目前只能對GBCCA會員開放。
如有意参加或有任何問題,請致電GBCCA聯絡:617-332-0377。
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