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盤︱減免烈酒稅成「主流倡議」 據悉政府反應正面 萬事俱備只欠「計掂數」

新一份《施政報告》下月發表,多個政黨及團體皆提出寬免或減低烈酒稅。烈酒業界組成的「香港烈酒業界爭取減稅大聯盟」日前公布調查結果,建議將烈酒稅減至30%以下甚至直接取消,以推動相關貿易和商業活動。不過據聞政府除醫學上的關注外,亦正研究能否確保稅收「因減得加」。

 

 

「香港美酒佳餚巡禮」(Wine & Dine)等盛事,皆與酒精類飲品有關。(資料圖片)
「香港美酒佳餚巡禮」(Wine & Dine)等盛事,皆與酒精類飲品有關。(資料圖片)

 

政府目前對烈酒徵收100%從價稅。資料圖片
政府目前對烈酒徵收100%從價稅。資料圖片

 

有政界人士認為,減免烈酒稅可鞏固香港美食之都地位。(資料圖片/iStock)
有政界人士認為,減免烈酒稅可鞏固香港美食之都地位。(資料圖片/iStock)

 

政界:減免烈酒稅助力盛事經濟

減免烈酒稅議題在港討論多年,現時政府對攝氏20度下量度所得酒精濃度高於30%的酒類,徵收從價100%稅款,比不少鄰近地區高很多,目前每年稅收約為7億元。本港自2008年免除紅酒稅,令香港成為世界最大的紅酒拍賣中心,昔日的主事官員唐英年去年曾透露,當時其實想「兩步走」,先減紅酒稅再減烈酒稅,但不希望被批評鼓勵酗酒,所以先「等一等」,但2007年政府換屆後他升任政務司司長,減烈酒稅項目沒啟動。

烈酒近年在本港普及程度上升,除了可作為雞尾酒的基酒外,氈酒、日本和蘇格蘭威士忌等,在年輕人組群中亦頗受歡迎,不同品牌、產地、酒廠、年份及釀造方式所生產的烈酒,各有不同風味和故事,吸引不少追求生活質素的年輕人。中國茅台品質的認受性也越來越高,大有發展潛力。

提出寬減烈酒稅,最直接的反對聲音一定來自醫學界,質疑是變相鼓勵市民飲酒。不過政府7月回覆立法會質詢時的數據顯示,自2008年免除紅酒稅後,人均飲酒量並無明顯上升,由2005年的2.53升,12年後上升不足一成至2017年的2.87升,疫情期間甚至呈下跌趨勢,最新的2022年數字為2.29升。

現時立法會兩大政黨民建聯和經民聯,以及個別議員如李浩然等,今年均力推政府下調或撤銷烈酒稅;新民黨則建議將烈酒稅改為按量劃一徵稅。

據聞政府內部對有關烈酒稅建議反應正面,但醫務衛生局對於會否影響市民健康仍有關注,而負責收入及稅收政策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據悉亦正在計算調整烈酒稅後帶來的經濟收入,是否真的大於原來烈酒稅稅收,換言之要有實質的估算數字,確保減稅後可「因減得加」,才有望調整。

經民聯議員陸瀚民表示,減免烈酒稅可配合政府「盛事經濟」策略,亦是對外宣傳香港夜經濟及旅遊業的助力,早前公布的「亞洲50最佳酒吧」中,有9間來自香港,這些酒吧的主打酒類都是雞尾酒,其基酒都是烈酒。他認為減烈酒稅後可明確告訴國際,香港歡迎旅客來港及有豐富夜生活,食肆、酒店亦因營商成本降低而有即時效益;因應免稅,烈酒轉口、拍賣方面亦可節省成本,盤活市場,以上種種經濟上的好處,皆可化為稅收。

不過有大黨中人坦言,烈酒稅在過往《施政》或《財政預算案》的經濟倡議中,只是「細微末節」,未入主流,今年收集《施政》意見期間,政府高層甚至當面向議員詢問,減免烈酒稅是否真的對經濟幫助那麼大。但如今減免烈酒稅變成「主流倡議」,該人認為其實一定程度反映,提振經濟政策「可用招數」不多,香港所面對的經濟轉型期,困難或許比想像中更大。

聶風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