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詩敏進軍國會無懼面對挑戰

陳詩敏接受星島日報美西版總編輯兼社長梁建鋒訪問。記者陳程威攝

陳詩敏哽咽道,其成長的每一步得到華人社區支持。記者陳程威攝

「我在三藩市華埠長大,有機會走到今天這一步,是因為華人社區不斷支持我。」華裔市參事陳詩敏(Connie Chan)昨日在星島中文電台AM 1400《總編輯時間》節目中宣布,將競逐聯邦眾議員席位。

競逐國會議席壓力非同一般,強勁對手雲集、龐大籌款需求,加上全國政治氣候下作為華裔女性參選人可能面臨的偏見與質疑,陳詩敏在節目中語帶哽咽。她說,直面挑戰的「勇氣」來自她出生成長的華人社區。也正因為如此,她覺得「應該站出來。」

以華裔身份為傲

國會眾議員普洛西(Nancy Pelosi)宣布退休後,陳詩敏決定參選。20日她在《總編輯時間》接受星島日報美西版總編輯兼社長梁建鋒訪問。陳詩敏表示,促使她決定參選的關鍵,是三藩市與全美各地在經濟復甦、移民家庭支援、教育經費、醫療服務、聯邦援助不足等問題上,深受華府政策影響,而地方政府有局限性。她強調,希望把服務市民的經驗帶到國會,在國家層級為三藩市及全國多元社區爭取資源。

陳詩敏指出,面對近期全國性排華氛圍升高、美中關係緊張、特朗普政府對移民與關鍵聯邦項目的削減,尤其需要有人能在國會發聲,維護移民家庭權益、推動友善社區政策,並確保灣區的創新經濟不受不必要的政治對抗拖累。

陳詩敏強調,作為第一代移民,其政策更考慮華人社區的思想與文化。她與華人社區有直接聯繫,比其他候選人更能了解華人需求。陳詩敏坦言,可以預料會有反對者攻擊其華裔身份,「但我為華裔身份驕傲,也希望華人社區覺得這是值得驕傲的事。」她期望下一代能看到華人走進華府,代表社區。

陳詩敏強調其施政的務實而非政治派別的立場,她支持移民和弱勢社群,同時重視民生實際問題,包括控制物價、解決日常生活開支等。「我並不是意識形態先行的人。」她表示,首要關注移民權益、醫療服務及教育問題,希望將三藩市免費市立大學項目擴展至全國,幫助民眾實現「移民的美國夢」。

對手強勁競爭激烈

隨著普洛西宣布退休,三藩市聯邦眾議院席位競爭迅速升溫。目前已宣布參選者包括州參議員威善高(Scott Wiener)及聯邦眾議員奧卡西奧—科爾特斯(AOC)前幕僚賽柯特(Saikat Chakrabarti)。

賽柯特回應陳詩敏參選時表示,非常尊重陳詩敏,很高興看到她參選。「現在選民有了很好的選擇:三藩市兩派政治勢力的代表,以及我們的競選團隊。」賽柯特強調其競選是「新政治」,將真正解決三藩市最大問題,而非繼續內部角力。

威善高陣營發表聲明,強調其「交出成績、對抗MAGA」的往績,並批評陳詩敏任內「乏善可陳」,指其在警察預算、交通基金、公園政策及學委罷免等議題上的立場均遭選民否決。

陳詩敏呼籲選民關注明年6月初選,強調這不是排序複選制,選民只能選擇一人。她希望佔三藩市人口三成的華人社區積極投票。「這一定會是非常激烈的選舉。」她表示將依靠小額捐款及義工支持繼續競爭。

履歷完整經驗豐富

今年47歲的陳詩敏是第一代華人移民,她13歲時與母親及弟弟自香港移民三藩市,定居華埠租金管制公寓。其母在市立大學進修後於東華醫院任職。陳詩敏畢業於伽利略高中,其後取得戴維斯加州大學(UC Davis)學士學位。畢業後,她投入社會服務工作,曾任三藩市律師公會義務法律外展計劃翻譯志工,也在SF SAFE及CYC社區青年中心擔任社區組織者。

2006年,她獲時任市參事麥斯威(Sophie Maxwell)招募為立法助理,其後於地檢署、公園康樂局等市府多個機構任職,及擔任民選官員助理,前上司包括前地檢官賀錦麗(Kamala Harris)、前市參事佩斯金(Aaron Peskin)及前州眾議員現任聯邦眾議員穆林(Kevin Mullin)等,累積深厚政策與公共事務經驗。

2020年,陳詩敏首次當選第一區市參事;去年11月成功連任,自2023年起擔任市參事會預算委員會主席。

若成功當選,陳詩敏將成為自19世紀華工踏足三藩市以來,首位代表三藩市的華裔聯邦眾議員。南加州和紐約州已先後有華裔進入國會。

本報記者陳程威三藩市報道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