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放寬8間資助大學取錄非本地本科生的限額,2026/27學年起限額上調至50%。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向《星島》表示,此舉給予大學更大空間吸引國際人才及向全球招聘優質教師,中大會繼續積極配合政策,增加教師資源、教學設施及學生宿舍等配套,並積極推廣「留學香港」品牌,助力香港發展成國際專上教育樞紐與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中大本學年取錄逾880名非本地本科生
《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教育相關措施,包括加速建設北都大學城、推廣「留學香港」品牌,又推出「Hong Kong: Your World-class Campus」大型宣傳計劃,以及由教資會撥款4,000萬元給八大做宣傳及師生招攬。盧煜明表示,中大十分支持《施政報告》措施,其中進一步上調非本地生比例,將給予大學更大空間吸引國際人才。中大本學年取錄逾880名非本地本科生,佔第一年學士學位學生26%。
他提到近日公布的《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指數,香港排全球第四、亞洲第一,證明特區政府的吸引人才政策到位,而要維持此高水平,政府及學界須投入大量及有效的資源應對未來的收生、教師聘請和生活住宿等需求。他強調,香港的制度優勢、「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地理位置,是吸引人才的最先決條件,而吸引人才目標應以人才質素作為最優先考慮,不分地域。




成立中大研究生書院 構建高產值研習社群
為積極吸引及培育國際頂尖人才,中大今年7月拍板同意成立中大研究生書院,目標為碩士及博士研究生在中大校園構建一個集中且高產值的研習社群,創造更符合研究生學習和生活需要的環境以及提供配套設施,以吸引全球的高端人才到香港進修及工作。
盧煜明透露,中大專責團隊正尋找合適地點,預算興建一幢可容納最少300名學生的大樓,目標未來3至5年內先創建第一間。他認為從融合角度看,在校園內設立研究生書院,可讓學生更好利用中大寬敞校園環境參與活動,但隨着越來越多非本地生來攻讀研究生,對宿舍等資源需求亦隨之增加,因此要營造良好和具整體性的學習生活環境,也面對土地和交通等現實挑戰。今次《施政報告》提出擴展「城中學舍計劃」及邀請商界合作,確實有助帶動社會共同努力建設宿舍資源。

冀打造中大成世界級校園
《施政報告》亦提到推出大型宣傳及撥款予八大進行宣傳及師生招攬,盧煜明認為絕對有助提升「留學香港」品牌的對外推廣整體性,亦給予大學額外資源各自突顯自身優勢,推廣學術、科研和國際合作等。他指中大亦積極推廣「留學香港」,推出嶄新的教學項目、提升師資和擴建校園設施,以吸引高端人才,包括於本學年推出首個大學認可的「校外住宿計劃」。他又提到,今年3月開幕的文物館新翼羅桂祥閣是中大新地標,給予校方更多靈感把中大得天獨厚的美麗環境,打造成其中一個具標誌性的世界級校園。
加大發展人工智能是《施政重點》之一,盧煜明說,樂見政府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創新及應用,推出30億港元的「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將有助本地院校吸引相關國際科研頂尖人才來港,中大會積極聯同中大深圳推動「一校兩園」在大灣區的創科科研。
他強調,中大有強大使命培育學生立德樹人,厚植家國情懷,除恆常化「心繫國家」活動外,未來將積極推動師生將研究成果與專業知識造福社會。
《星島》港聞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