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曾維燊
圖:Google Map
三角洲小鎮Isleton(位於沙加緬度縣)市議會本週二(12日)爆發混亂,會議中決議撤換市長Iva Walton,由議員David Kent接任,並從議會內部推選新副市長。
延續故事:
加州財困延燒 Isleton小鎮破產邊緣求貸80萬|細說燊語
會議在擠滿旁聽群眾的市政廳內進行,全程充斥議員、市府職員與市民的激烈言辭及粗口。爭議焦點之一,是Walton被指其經營的酒吧Mei Wah Beer Room,在戶外用餐區佔用許可被拒後仍繼續營運。Walton聲稱曾遭議員Aleida Suarez的配偶辱罵,Suarez則反指Walton曾用侮辱字眼形容她們,並強調事件關乎議會行為準則。
期間,多名市民在議員發言時高聲插話,互揭對方在社交媒體上的負面言論,場面一度失控。市府目前債務達470萬元,近期陪審團報告更指出市政存在系統性問題,已瀕臨破產。混亂爆發前,議會已先表決,決定向沙加緬度縣監事會提出80萬元貸款申請,以應付部分即時債務。
部分市民憂慮,會議亂象會損害外界對Isleton的觀感,進而影響縣府批貸。市府代理財務總監Jessica Bigby翌日表示,市經理幾乎花了一整天進行「危機處理」,並承認改革過程將會艱難,但對長遠發展屬必要步驟。
新任市長Kent認為,把不同意見公開討論是健康且必要的;Walton則在聲明中指責撤換程序不當,並稱大部分投訴屬人身攻擊,與其市長職務表現無關。
這場Isleton市議會風波,實為小鎮政治長年積弊的一次集中爆發。表面上,是市長因違規經營戶外餐飲被指控,議會因此重組職位;實際上,背後是財政危機、個人恩怨與政治文化的三重交纏。
首先,會議失控到滿場粗口、互揭社交媒體黑料,對外形象打擊甚大。當地正向沙加緬度縣求貸八十萬元救急,這種場面無疑會令放款方質疑市府治理能力,甚至懷疑款項是否會被浪費在政治內鬥,而非用於解決債務問題。
其次,Walton與Suarez的衝突,暴露議會成員之間缺乏制度化溝通機制,令私人矛盾被搬上檯面。這種將「公」與「私」混為一談的文化,長遠將令市政決策失焦,難以建立專業形象。
第三,財務總監所言「這城市幾十年來只用一種方式運作」頗耐人尋味。改革必然伴隨陣痛,但若改革的第一步就是以一場高調且混亂的會議開場,恐怕改革的正當性與凝聚力會因此削弱。
Isleton的關鍵問題,不在於誰坐在市長椅子上,而在於能否在財政壓力與人際衝突中,建立一套專業、透明、以公共利益為核心的治理模式。否則,即使貸款批下來,也只是延後下一場危機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