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浪下脆弱的歐洲

鄧達智

  不久之前,夏天來歐洲為了逃避遠東的濕熱。遠東,受濕暖東風影響的區域,從日本、韓國、內地沿岸、台灣、香港及越南;夏天簡直活在免費桑拿房,稍動即汗流如雨。南洋一圈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等差不多全年夏天的熱,逃避濕漉漉?妄想!

  那些年,歐陸乾爽涼快的夏天叫人忘記冬天的濕寒,英國間或從春天直達秋天掉失夏天;氣溫攝氏20度,人人前仆後繼湧去Kensington Gardens或Holland Park,將衣服脫得至緊要少,躺下將陽光吸收到身體各部分。

  那年倫敦出現攝氏40度高溫,各大小報刊大字標題:英國都可以種葡萄出產葡萄酒,跟法國等傳統產酒國爭一日之長短!法國遇上猶如西班牙、希臘、意大利等等從北非撒哈拉沙漠吹過來的熱浪侵襲,超過攝氏40度高溫,一向沒安裝冷氣空調,不少老人活活被熱死。

  歐洲大部分國家人民,對地中海夏天趨之若鶩,陽光長期普照,雨水留待11月之後,無人關心皮膚癌,攤在惡毒大太陽底下乾煎\u22ef\u22ef不少身體患有隱疾,例如過分肥胖影響機能退化群體(歐美諸國最多,未去過美國,你根本不明白甚麼叫肥胖),享受陽光,一躺不起!

  除了人為,例如春秋二祭,香港才會出現山火;夏季熱浪侵襲異常乾旱的南歐,經常出現野火燒不盡等狀況,古代中國稱為「野火」,跟英文「Wildfire」異曲同工,筆者身在希臘古文明遺跡處處的大島Crete,不少山區正在跟野火搏鬥,當地居民及遊客都被緊急撤離;歐羅巴的夏天跟過去的浪漫,越行越遠,除了遊客人潮上升,價錢同樣不斷飆升,嚴重商業化跟過去的浪漫,早已修補無力。

  明年夏天?北海道遊客人潮膨脹不減,歐洲Charm每況愈下;去雲南高原,那\u88cf才有真正的涼爽。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