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盤|網約車數量設限防壟斷 免反噬司機生計

的士與網約車之爭纏繞逾10年,已成為突出的民生難題,政府即將提出規管網約車平台的立法框架,運輸及物流局昨日起陸續與議員簡介方案。正如筆者日前提及,當局提出一併規管網約車平台、車輛及司機,但不會有「無限量」的網約私家車,以確保市民出行體驗、避免惡性競爭等。消息人士指,無限量發牌而又不為網約平台設下門檻,容易造成壟斷,要慎防現有網約平台變成「哥斯拉」。

網約私家車合法化已成定局,關鍵是發牌車輛數目多寡,據聞政府最新方案未有具體交代,但提及網約車平台要領牌、司機須參加考試等,牌照為期5年。網約車龍頭Uber近月頻頻發功,反對為網約車及司機數目設限,並在上月進行網約車司機問卷調查,顯示近八成司機擔心嚴苛的網約車司機限額及高昂牌照費用,將影響靈活賺取生計。

Uber叫價無上限,的士業界則要求最多發一千個網約車牌照,但無論太多或太少,對解決問題都無濟於事。有建制中人指,Uber調查看似關心司機生計,實質是打公關輿論戰,圖藉民意逼使政府發牌不設上限,以鞏固其「商業霸權」,認為政府不應放任市場過度開放。他分析,Uber主要收入來源是從每筆定單抽成,司機越多、定單越多,抽成便越高,若網約車無限量發牌,對已擁有龐大司機和用戶基礎的Uber而言,更容易形成壟斷。

網約私家車合法化已成定局,關鍵是發牌車輛數目多寡。資料圖片
網約私家車合法化已成定局,關鍵是發牌車輛數目多寡。資料圖片

 

網約車龍頭Uber近月頻頻發功,反對為網約車及司機數目設限。資料圖片
網約車龍頭Uber近月頻頻發功,反對為網約車及司機數目設限。資料圖片

 

的士業界則要求最多發一千個網約車牌照。資料圖片
的士業界則要求最多發一千個網約車牌照。資料圖片

 

政府今次提出的立法框架,大原則是令的士與網約車並存,互相補足。資料圖片
政府今次提出的立法框架,大原則是令的士與網約車並存,互相補足。資料圖片

 

網約車不設限額的倡議,無可避免會蠶食傳統的士業界的市場份額。資料圖片
網約車不設限額的倡議,無可避免會蠶食傳統的士業界的市場份額。資料圖片

 

亦有官場中人表示,若然市場被單一大型平台主導,未來的定價權和服務條款制訂,可能更傾向於平台方,司機和乘客可能「肉隨砧板上」。他以澳洲昆士蘭為例,網約車數量不受限制,吸引逾400個平台加入,看似競爭激烈,但實際上僅3%平台佔據大部分訂單,半數司機只是加盟一個大型網約車平台,可見數量不設限不一定帶來有意義的競爭。

倘日後為網約車數量設限,又會否影響司機賺取收入機會,尤其是有些司機屬兼職?官埸中人已經說過會平衡公眾叫車體驗。事實上,筆者了解過,深圳於2016年合法化網約車,網約車數量急增令市場飽和,定單甚至少過的士,司機收入下降之餘,亦要延長工時以維持生計。深圳市交通運輸局今年曾發公告,提醒有意從事網約車的企業和人員,客觀評估經營收益,理性審慎做出投資及從業選擇。

政府今次提出的立法框架,大原則是令的士與網約車並存,互相補足,但網約車不設限額的倡議,無可避免會蠶食傳統的士業界的市場份額,令原本不盡完善的的士業界生態更不健康,因此設定一定限制,令市場不至走向失序競爭。官場中人直言,網約車規管無「萬應靈丹」,必須有所取捨,以社會整體利益為依歸,即使觸碰既得利益群體,也要尋求平衡各方的公平方案。

網約車問題拖拉多年,橫跨多屆政府,近期政府提速推動立法,據聞當局力爭在今年10月底會期結束前通過主體法例,司機發牌數目等關鍵細節,則以附例形式增補。

聶風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