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正衝擊基層職位 我們應怎樣做好準備?|社評摘要

AI 正衝擊入門職位 所有人都要準備好
AI 或將取代大量基礎技能 那麼勞工又怎樣學會更高階的本領?

《華盛頓郵報》社論:

譯:曾維燊
圖:美聯社

人工智能(AI)帶來的重大變革正在發生嗎?我們是否已經到了AI開始取代大量工作崗位的階段?關注AI的人會在就業數據公布時提出這些問題,但沒有人知道何時會有明確答案,未來的就業市場會是什麼模樣。

企業行政總裁們都說,AI將取代許多工作,很快就會發生——可能多達一半的白領員工。這種變化最早會出現在入門級工作,那些基本技能最容易被複製的崗位,以及科技行業,那裡快速掌握最新軟件工具本身就是入門工作需求。確實,近年來新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上升最快,這也讓LinkedIn高級主任拉曼(Aneesh Raman)寫道,白領職業階梯的底層正在「崩壞」。

不過,拉曼也承認,我們還沒有看到明確證據顯示AI是基層工作市場動盪的原因。《經濟學人》的一項分析指出,年輕大學畢業生相對失業率——即他們的失業率與整體失業率的比值——從2009年開始上升,遠早於首批聊天機器人推出的時間。此外,辦公室工作者的比例也沒有明顯下降。

所以,目前可能還沒有明顯的跡象,但如果相信推動變革的行政總裁說法,這種情況遲早會出現。不過,這不必然是災難。教育工作者、企業主管和政策制定者應該開始思考,基層工作被取代後會有什麼替代方案,不僅為了需要謀生的工作者,也為了企業仍需中高階技術員工的未來。

這些中高階員工通常需要在基層工作中積累的人力資本,包括技術技能、產業知識和職業人脈,更重要的是通過觀察前輩工作、聽取他們經歷的故事,學到很多隱性的知識:行業中最常見的陷阱是什麼?倫理灰色地帶在哪裡?如何解決相關問題?優秀管理長什麼樣?如何應對難相處的同事?如何平衡競爭的優先事項?

這些知識無法透過書本或大型語言模型課程學到,只能在人與人之間,現場實時傳授。到目前為止,基層員工一邊工作一邊學習,薪水和知識同時成長。

AI的普及威脅了這一過程。基層員工的薪水和崗位會首先受到衝擊,但企業很快會感受到影響,因為他們試圖招聘下一代中階技術人才時,會發現經濟已經停止培養這些人才。聰明的企業會跳出眼前節省人事成本的誘惑,開始思考如何培育未來所需的人才。

新的「人才管道」不會由坐在辦公室裡的編輯或研究員建造,而是由真正了解需要什麼的人,經過耐心試錯打造出來的。

同時,他們應該與美國大學體系合作,因為大學是現有最大的人才供應管道。大學長期以來成功為企業輸送新人才,面對AI的挑戰,必須重新思考如何教學。

這不只是防範聊天機器人作弊,更重要的是,大學培養的技能中,像基本研究能力或寫作能力可能會因AI自動化而貶值,但批判性思考和文本分析等技能,則能幫助畢業生有效利用和評估AI工具。

求學不只是為了拿到工作資格,然而大學畢業生的薪資優勢,是推動愈來愈多人願意付高學費的重要原因。1940年,少於5%美國人完成大學學位,到2017年,已增至三分之一。這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智力和收入,也促進了高等教育體系的發展,以及公民參與和知識保存等非經濟目標。

除非大學能夠找到教導AI無法取代技能的方法,否則這些目標將受威脅,學歷的價值將下降,許多學校將被迫關閉。

幸運的是,重大AI變革還沒發生,學校和企業仍有時間思考如何重建21世紀的人才管道。但必須盡早開始,因為AI投資和使用速度驚人,只有先做好準備,才能應對未來的勞動市場。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