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總統今年早些時候實施的全面關稅政策原本引發經濟學家對大幅漲價的警覺,然而通脹卻出現降溫。分析師指出,通脹下降部分歸因於關稅實施前的大量進口湧入,使得公司能夠囤積非關稅商品並維持價格穩定。同時,油價下跌也對各種成本施加了下行壓力。
據ABC News報道,密歇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供應鏈管理教授米勒(Jason Miller)表示,市場原本預期關稅會導致消費者價格迅速上漲,但這種情況尚未實現。特朗普一直強調近幾個月來沒有價格上漲,經常重複「沒有通脹」的評估。白宮承諾在特朗普領導下,美國正在戰勝通脹,將迎來擁有更低成本、更高薪酬的黃金時代。
數據顯示,自特朗普上任以來通脹已經緩解,消費者價格在5月份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2.4%,徘徊在2021年以來的最低通脹水平附近。即使是雞蛋價格的急劇飆升也已經放緩,從1月份的53%通脹減少到5月份的41%。油價自特朗普上任以來下跌了近15%,分析師將此歸因於投資者對全球經濟放緩的擔憂,而非美國產量激增。密歇根州立大學食品經濟學家奧爾特加(David Ortega)表示,能源價格下降是通脹降低的原因之一。
然而,分析師警告近期通脹的降低可能只是暫時的緩解。隨著關稅繼續生效,進口商可能會在稅負負擔下將部分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美國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數據顯示,進口商在5月份支付了約240億美元的關稅,是1月份的三倍多。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前總統拜登領導下的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經濟政策特別顧問馬奧尼(Neale Mahoney)表示,有確鑿證據表明這最終會顯現在更高的消費者價格上。
一些價格已經顯示出可能的關稅影響跡象。美國主要從中國進口的大型家電價格從4月到5月上漲了超過4%,而香蕉這種美國幾乎完全依賴進口的易腐商品在同一時期上漲了3%。美聯儲(Federal Reserve)上個月發布預測,顯示對通脹重新點燃的擔憂,預計個人消費支出指數將在2025年剩餘時間內從2.1%上升到3%。
分析師對通脹前進道路的高度確定性提出警告,注意到特朗普關稅政策的頻繁修改。特朗普週一延長了互惠關稅的延遲至8月1日,推遲了一些最嚴厲徵收的實施。米勒預測,通脹的潛在復甦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出現,但也可能晚至明年才浮現。
–
新聞來源:ABC News
封面來源:Adobe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