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黃金周︱大浪西灣變非法難民營惹議 內地客倡採預約制加強管理 平衡生態與遊人需求

位於西貢西灣村的大灣西灣一向被譽為「隱世天堂」,早前曾發現有近百頂帳篷駐紮在大灣西灣的「非指定露營地點」,被稱為「難民營」。《星島頭條》記者今日(30日)趁五一黃金周前夕,由西灣亭步行至大灣西灣沙灘,沿途發現不少內地遊客挑戰麥理浩徑。由於下午時間尚早,西灣營地雖未見有露營人士搭帳篷,但記者卻在營地發現不少垃圾,相信是露營或行山人士遺留,更有石頭圍著木炭的生火痕跡。

有內地行山客和露營人士認為,若有太多人在沙灘紮營必定會影響觀感和遊人體驗,甚至對環境造成破壞,認為政府當局應加強管理,平衡環境生態與遊人需要,也需改善郊野公園交通,包括增設來回口岸的巴士線。

來自蘇州的樊先生。盧江球攝
來自蘇州的樊先生。盧江球攝

 

來自合肥的景先生與來自深圳的黃先生。盧江球攝
來自合肥的景先生與來自深圳的黃先生。盧江球攝

 

西灣村村長黎先生。盧江球攝
西灣村村長黎先生。盧江球攝

 

不少旅客趁五一黃金周假期到大浪西灣。盧江球攝
不少旅客趁五一黃金周假期到大浪西灣。盧江球攝

 

不少旅客趁五一黃金周假期到大浪西灣。盧江球攝
不少旅客趁五一黃金周假期到大浪西灣。盧江球攝

 

來自蘇州的樊先生與友人昨日(29日)已完成麥理浩徑第一段,正準備挑戰第二段,他表示趁假期前人流少前來,體驗上會更寧靜、徒步起來也更舒適,擔心「五一的時候人特別多,體驗感就會下降」,不希望因人太多而破壞體驗。

對於有大量帳篷違規在沙灘紮營,樊先生認為逾百個帳篷太誇張,做法不太合適,指徒步與露營本身就是「人比較少去做的事情」,且逾百個營在管理上有困難,包括垃圾的處理、有否工作人員看管等。對於有人在沙地生火,他相信會破壞後續前來的人的體驗,環境也會受破壞。

樊先生認為禁止人們前來不符合所有戶外運動愛好者的期許,但認為人們應清理好自己的垃圾,當局也應加強約束和管理,包括增設工作人員、營地採取「預約制」以限制帳篷數量。他又認為香港是國際大都市,相信會包容不同戶外活動,只是需作平衡,才能讓市民都能享受到香港海岸線的美。

《星島頭條》記者今日(30日)趁五一黃金周前夕,由西灣亭步行至大灣西灣沙灘。盧江球攝
《星島頭條》記者今日(30日)趁五一黃金周前夕,由西灣亭步行至大灣西灣沙灘。盧江球攝

 

《星島頭條》記者今日(30日)趁五一黃金周前夕,由西灣亭步行至大灣西灣沙灘。盧江球攝
《星島頭條》記者今日(30日)趁五一黃金周前夕,由西灣亭步行至大灣西灣沙灘。盧江球攝

 

記者卻在營地發現不少垃圾,更有石頭圍著木炭的生火痕跡。盧江球攝
記者卻在營地發現不少垃圾,更有石頭圍著木炭的生火痕跡。盧江球攝

 

記者卻在營地發現不少垃圾,更有石頭圍著木炭的生火痕跡。盧江球攝
記者卻在營地發現不少垃圾,更有石頭圍著木炭的生火痕跡。盧江球攝

 

記者卻在營地發現不少垃圾,更有石頭圍著木炭的生火痕跡。盧江球攝
記者卻在營地發現不少垃圾,更有石頭圍著木炭的生火痕跡。盧江球攝

 

來自合肥的景先生與來自深圳的黃先生在麥理浩徑一段相識並決定同行二段,接下來更一同到塔門。黃先生大讚麥理浩徑「風景非常美」,更形容西灣是麥理浩徑一、二段「含金量最高的時刻」,指此刻坐在海邊享受海景心情非常愉悅。他認為香港露營、行山徑的歷史較深圳悠久,行山路線和露營地點的規劃也比較完善。

黃先生又認為若露營人數激增,當局可酌情為遊客們考慮優化現有規則,又指目前整體體驗很好,但現時過關後仍需轉三、四趟車才能到達目的地,故建議新增巴士路線,如能從口岸直達郊野公園一帶,相信對內地徒步愛好者而言是「最大的福音」。

記者:陳俊豪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