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經濟及業積報告陸續出爐 關稅戰影響以數字來解讀

隨著總統特朗普於四月對中國輸美貨品加徵高達145%的關稅,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三公布的四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降至49.0,為逾一年來的最低水準,製造業活動顯著放緩。

指數低於50的榮枯線代表產出與訂單下降。專家指出,新訂單指數跌至自新冠疫情期間以來最低點,就業指數亦降至自2024年二月以來最差水平,凸顯外部需求急速冷卻。資本經濟公司(Capital Economics)預估,若中國對美出口減半,將有可能立即使逾570萬勞動者失業,長期影響或擴大至逾1580萬人。

美國經濟同樣承壓。聯合包裹服務公司(UPS)宣布今年內裁撤兩萬名員工並關閉73座營運設施;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下調年度獲利預期,皆歸咎於特朗普總統加徵汽車及零件關稅;同時,美國消費者信心跌至五年低點,顯示關稅負擔已轉嫁至國內市場。

官方部門已展開一系列對策。中國政府正要求地方當局加大對弱勢群體補貼,並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同時透過減稅及銀根寬鬆等手段注資市場,以提振消費。但在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下,內需增長乏力,出口仍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能。

為安撫私營企業信心,北京當局日前通過《民營企業保護法》,明文規定保障企業財產權與經營自主,以回應民營部門關注。中國商務部官員表示,新法將加快落實,為市場提供更明確的政策預期。

截至目前,中美雙方均未展現退讓意願。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指稱,不會向「霸凌」低頭;特朗普總統在ABC新聞專訪中表示,美國將堅持關稅策略,並預期中國「最終會承擔這些稅負」。貿易僵局短期內難解,不確定因素料將持續左右全球經濟走向。

-曾維燊

封面圖片:美聯社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