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巿見到一種很奇怪的蟹,從未吃過。蟹身幾乎是四四正正的正方形,顏色近乎紫黑色,賣相奇特,蟹殼表面凹凸不平,如怪石嶙峋。
蟹雖醜,但安靜,蟹腳被收藏在腹下,離遠看,整隻蟹就像一塊拙樸的石頭。超巿給了牠一個中文名:盒子蟹,明顯是取其形狀。
出於好奇,買了一隻回家,打開蟹蓋,見不到我最喜歡的蟹膏,肉也算不上豐腴,唯一可取的,大約只是海鮮的鮮味。
晚餐本來想煮雞,但沒想好怎麼做,洗雞的過程中,望見盒子蟹,靈機一動,何不把牠們共冶一爐?
雞切塊,瀝乾水分,用鹽、白胡椒粉、糖、生抽、蠔油、料酒醃二十分鐘。待雞肉入味後,加入澱粉,拌勻,再淋入麻油攪拌均勻,讓每一塊裹著澱粉的雞塊的表面都沾上麻油。
盒子蟹拆件切塊,加少許鹽、胡椒粉、料酒略醃,讓蟹塊均勻沾上澱粉。熱鍋熱油,蟹塊略炸一遍,待顏色轉紅取出。
同一個鍋不用洗,加油爆香薑片、蒜頭、豆豉,加入雞塊炒至表皮焦香,加入蟹塊,噴上料酒去腥增香,加少許生抽調味,加少許水,加蓋燜煮,雞肉全熟後熄火。
兩種食材被我「拉郎配」,效果卻出乎意料地好,雞肉吸收了蟹汁,鮮香甘甜。本身沒有膏也不夠肥的蟹,跟雞肉一起燜煮後,味道變得豐富起來。可惜男朋友不怎麼會吃辣,否則我會加入兩三隻指天椒,切段,連籽一起炒,集鹹、鮮、甘、辣……於一身,不用試,也知道一定好味。不拘泥傳統煮法,敢於打破思維框架,就能煮出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