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大學周二(29日)公布兩份長篇報告,分別剖析校園內的反猶太主義以及針對穆斯林、阿拉伯人及巴勒斯坦人的偏見問題。報告揭示學術課程、人事招聘及學生生活中存在廣泛歧視現象,促使校方行政首長加以道歉,並承諾作出改革。
報告指出,反猶情緒滲入教學內容、社交場合及部分院校的意識形態之中,尤以教育學院、神學院與公共衛生學院最為明顯。另一份報告則指出,穆斯林與巴勒斯坦裔學生普遍感到孤立與被噤聲,當中高達九成二穆斯林受訪者認為,公開其政治立場將招致學業或職涯懲罰。
上述報告出爐之際,正值哈佛面對聯邦政府削減經費壓力,並已率先向總統特朗普政府提起訴訟,尋求恢復數十億美元資助。其他遭施壓的高等學府亦密切關注哈佛的應對動向。
新任校長賈柏(Alan Garber)在附函中稱,2023年哈馬斯襲擊以色列及其後戰爭激發校內長期潛伏的矛盾。他形容2023–24學年為「令人失望與痛苦的一年」,並坦承校方未有達致應有標準。他強調,哈佛「絕不容忍偏見」。
報告引用多起實例,包括有學生拒與以色列同學合作、導師竟予以認可;有巴勒斯坦支持者於校園呼喊「解放巴勒斯坦」,意圖令猶太學生卻步;穆斯林學生因佩戴傳統頭巾,被辱罵為「恐怖分子」。親巴教職員憂慮課堂發言遭審視,言論自由備受挑戰。
調查共收集約2,300份問卷,當中47%穆斯林受訪者稱感到人身安全受威脅,猶太人及基督徒則分別為15%及6%。在表達政治意見方面,穆斯林、猶太人與基督徒均普遍感到顧忌,凸顯哈佛在言論自由與學術獨立間的兩難。
特朗普政府則要求哈佛推行「實力至上」的招生與聘任政策,並接受外部審核,以評估各學系的「觀點多元性」,重點鎖定教育、神學及公共衛生學院。校方已著手檢討課程、錄取、聘任及培訓制度,並計劃推動全校範圍的觀點多樣性計畫。
-曾維燊
封面圖片: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