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計署/審計報告/在職家庭津貼/津貼審批】在職家庭津貼計劃自推出至去年9月期間,接獲逾77萬宗申請,其中約70萬宗獲批,所批津貼金額約110億元。最新一份審計報告指,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就部分申請個案需要較長的處理時間,在2022-23至2024-25年度期間,有13,563申請由收齊資料至完成處理所需的時間超過30天,介乎31至519天不等,超出職津辦訂明的內部時限。審計署亦發現,識別和調查懷疑欺詐個案的「特別調查」中,平均處理時間210天,最長達1,301天,即3.6年。
2022至25年度期間逾2成申請逾期處理
職津辦隸屬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包括457名公務員和253名非公務員合約僱員,2023-24年度開支為22.01億元,負責推行職津計劃。職津辦運作手冊訂明,審批主任應在收到申請、收齊資料等起計20個工作天內,向審批主管提交建議供其批核;惟審計署審查2022-23至2024-25年度期間收到的105宗申請,留意到2成申請超逾內部訂明時限,逾時日數介乎6至331個工作天不等。有9%申請,職津辦在收到申請後21至372個工作天才聯絡申請人要求提交補充資料,如銀行月結單等。





職津辦審批申請標准不一
審計署亦發現職津辦審批申請時,有出現做法不一致的情況。例如在審計署審查了的105宗申請中,有1宗申請中的申請人為其租住公屋單位支付的租金按金被計入住戶資產,但同樣居於租住公屋單位的另外67名申請人的租金按金則沒有被計入住戶資產。
職津辦設有特別調查組,對選定個案進行特別調查,識別和調查懷疑欺詐個案。審計署發現,截至去年9月期間已展開特別調查個案中,已完成調查84%個案,當中18%個案涉及追討多發的津貼,涉及金額為2,010萬元;1%個案懷疑涉及欺詐而已轉介執法機構進行調查,涉及多發津貼140萬元。
特別調查個案處理時間慢
不過審計署認為,職津辦需縮短特別調查個案的處理時間。審計署提到,已完成調查的特別調查個案中,最長處理時間為1,301天;至於尚在進行的特別調查個案,由個案展開日期至去年9月止,最長已相隔1,221天,即3.3年。署方發現,有一宗個案由展開後已過567天,其間曾於2023年11月去信保險公司,沒有證據顯示職津辦在個案去信後10個月內曾作出跟進。
審計署建議,職學處處長探討善用科技,鼓勵網上提交申請;探討改善職津系統的方法以加快處理申請;採取措施確保審批過程中採用一致做法等。針對特別調查,審計署建議,職學處處長檢視選定個案進行特別調查的方法;進一步分析特別調查的結果,並使用所得資料檢視風險因素組合;探討可適當地縮短特別調查個案處理時間的措施等。職學處處長同意審計署建議。
記者 蕭博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