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信仰中 革新保守續擺盪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走完了他壯闊的一生。即便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仍堅守職責,未曾懈怠。對許多人而言,他是為窮人發聲的教宗,展現了謙卑與親民的風範。他平易近人的風格、簡樸的生活方式,以及對弱勢群體的關懷,贏得了廣泛讚譽。許多信徒認為,他打破了教會傳統的高高在上的形象,展現了更貼近現實生活與人民疾苦的牧靈精神。

教宗方濟各最具啟發性的時刻之一,是他在2013年復活節前夕前往羅馬的「卡斯泰爾.甘多禮」青少年感化中心,為多位囚犯洗腳。當時,他不僅為來自敘利亞難民中的少年少女洗腳,甚至為其他宗教信仰的年輕人洗腳,以行動彰顯「謙卑」與「包容」的福音精神。這一舉動立刻在全球引發迴響,讓人深刻感受到其力量,也讓無數人重新思考基督徒應如何以愛與接納對待每一位弱勢者。

在國際外交方面,方濟各也展現了卓越的領導力。他與回教徒領袖的歷史性會面(如簽署《人類團結文件》)展現了和解的姿態,並致力於促進東西方之間的橋樑作用,使他成為全球事務中擁有強大道德聲音的人物。即便在處理烏克蘭等敏感國際議題時,他也試圖在呼籲對話與和平之間取得平衡,儘管批評者認為這有時導致立場不夠明確。

然而,方濟各的領導也並非毫無爭議。在2018年訪問智利期間,他公開為涉及性侵的主教巴羅斯辯護,許多人質疑教廷對性侵議題的重視與同理心。最終,方濟各不僅公開向被害者道歉,還召集所有智利主教赴梵蒂岡緊急商議,並陸續接受多位涉事主教的辭職。這段插曲成為他在性侵危機管理上,判斷失誤與同理心薄弱的典型案例,也讓不少人對其改革與包容的形象產生質疑。

在神學與教義上的立場方面,部分保守派批評者認為,方濟各過分強調憐憫和個案牧靈判斷(例如《愛的喜樂》中的立場),可能模糊天主教傳統教義的界線。他們擔心,對離婚再婚者領聖餐,以及在性道德議題上的寬鬆態度,會侵蝕教會長期以來的教導。一些著名保守派神職人員甚至形容他的一些舉措令人困惑,甚至偏離正統教義。事實上,天主教徒在現今時代浪潮中,教會內對教義的理解各有出入,外在的矛盾更深刻,正如自由派和保守派的歧異難以化解。雖然如此,「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相信仍是基督信仰的「公約數」。

教宗方濟各在保守與革新的鋼索上,為21世紀天主教會留下難以定義的歷史身影。他因其牧靈關懷與全球外交努力而獲得讚譽,但他在如何在堅守傳統教義與應對現代社會挑戰之間取得平衡方面,依然引發教內外持續的爭議。在一個不確定的年代,對下一任教宗來說,挑戰可能更加艱巨。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