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難賺長錢 毋須為每日市場躁動所動

美國股市近月波動異常,4月初先因特朗普宣布加徵關稅而大幅下挫,旋即在關稅政策「暫停」的消息帶動下急彈。美國市場指數在短短兩日內先跌逾一成,後又反彈近一成,若以日線觀之,實堪比球場之攻守互換,起伏不定。然而,若將視野拉遠至數十年之投資歷程,則此等短期震盪,實屬浪花拍岸,不足為奇。

金融數據和研究公司Morningstar數據顯示,自1995年至今逾七千五百個交易日中,單日升跌超過百分之五者僅四十三次,比例之低,可見一斑。更值得注意者,在歷來重大跌市中,如科網泡沫爆破、環球金融風暴、甚至2020年疫情初爆,均不乏單日大升的情況,所謂「跌極反彈」,正好提醒投資者切勿因短期利空消息倉皇出場,反而錯失日後回升之機。

投資之道,在乎持之以恆。若以短線目光視股市,則每日之漲跌猶如驚濤駭浪,令人心神不定;若以長線思維觀之,則市場固有其周期,終將回歸理性。過去三十年,美股總體仍維持穩步上升之趨勢,即使歷經多番風雨,最終皆能修復失地,甚至屢創新高。

近年有論者喜以體育賽事比喻股市,誠然,市場之表現偶爾與球賽相若,高潮迭起,跌宕起伏。然而,與體育賽事之「一場定生死」不同,投資講求積累與紀律,非短期戰績可作評斷。正如一場比賽中每一回合固然重要,然長遠勝負終繫整體策略與體能分配。

誠如作者所言,晨星研究顯示,交易頻繁者往往回報不如長期持有者。市場劇震之時,最理智之舉,未必是急謀出路,而是冷靜觀察,堅守己道。正所謂「不為漲跌所喜悲,不因風雨易方針」,方為理性投資者應有之風範。

是故,當股市再起波瀾,投資者毋須驚慌。長線之路,道阻且長,然歷史亦證明,其回報實最為穩妥。市場如潮起潮落,惟堅定者始得濟於彼岸。

-曾維燊

封面圖片:美聯社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