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一優惠/北上消費】近年七一回歸紀念日,在政府推動和商界支持下,已添上喜慶和消費氣氛,昨日約4000間餐廳及零售店提供七一優惠,多名司局長也帶頭到食肆用餐。然而北上消費近年已成港人習慣,直接衝擊本港市道,數字顯示趨勢仍持續擴大,儘管優惠為市民提供誘因留港消費,但效果似乎並不長久。
據統計處數字,4月零售業銷貨額僅得289億元,按年跌2.3%,已連跌14個月。與此同時,過去兩年結業的商店越來越多,由小店、老店至連鎖集團皆不能倖免,食肆和戲院更是重災區。政府當然知道消費市道差,市民觀感欠佳,除呼籲商店轉型求變,亦提供專項基金資助業界拓展市場,而歸根究柢,商店也要着力提升自身質素和賣點。
相關新聞:
七一回歸優惠|市面人山人海 有市民稱七一折「好划算」特意留港消費





七一優惠︱對比過去兩年同期 平日北上人數明顯增長
不過縱有「Espresso加橙汁」的創新,內地消費性價比高,港人北上趨勢亦難以逆轉。近期蓮塘口岸出現過關人龍,假日日均多達8.3萬人次出入境,超出口岸設計每日可處理旅客流量的3萬人次。事實上,香園圍口岸每天早上幾乎逼滿港人,周末或公眾假期更誇張。
筆者嘗試以入境處數字作縱向比較,若統一以七一前夕的周末計算,2023年的6月24和25日,離港的香港居民共49萬人次;2024年6月29和30日,人次倍增至近104萬。今年6月28及29日,離港香港居民總人次為89萬,表面上低於去年,但去年七一假期連接周六日,有長假期效應,因此出入境人流會更多。若抽取平日計算,2023年七一的前一個完整周(無公眾假期的周一至周五,該年為6月26至30日,如此類推),共有104萬人次香港居民出境;2024年同期增加至135萬,今年再增至149萬,增幅明顯。
今年七一,飲食界再次提供優惠,部分連鎖餐廳更提供堂食全單七一折,飲食界議員張宇人豪言「不在港消費是損失」。昨日市面所見,不少餐廳人頭湧湧,有市民表明因優惠而留港消費,有業界預計生意額較去年增一成。不過坊間不免擔心,優惠帶來的刺激作用可能只是一時「止血」,之後無以為繼,有商界人士直言,七一優惠最主要目的是慶祝、炒熱氣氛,持久提振消費非主要考慮。
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指,昨日據業界反映,多個大商場生意暢旺,傳統旺區食肆、商店生意亦理想,整體氣氛不錯,相信七一優惠有直接幫助。至於氣氛能否持續,他同意北上消費是結構性現象,短期內難改變,作為商界當然希望本港更多業主能共渡時艱,因應市況下調租金。
其實北上消費擴大,某程度上是大灣區融合、市場一體化的必然結果,北上便捷、商品性價比高,市民當然「用腳投票」,但亦無可避免衝擊本港消費市道。要改變此現況,背後涉及整個經濟結構的轉型,包括勞工和租賃市場等,企業自身亦要改革轉型,過程必定艱難和痛苦。
正在日本旅遊的經濟學者李兆波分析,七一優惠未必令很多原本打算北上的人留港,但可讓留港的市民消費意欲更大,而今年優惠內容確實吸引。他指香港商品性價比,普遍比內地低約三、四成,因租金和薪金支出太高,屬結構性問題;加上樓市低迷造成的負財富效應,要長期提振市民在港消費的意欲,並不容易。至於下調成本,他同意這是「非常痛苦」的過程。
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