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特朗普關稅政策已開始對本地零售業產生衝擊。灣區一家世代經營的五金店表示,若關稅措施持續,將難以吸收進口商品價格上漲壓力,最終恐需將成本轉嫁至消費者。
灣區CBS電視台(KPIX)報道,李奧波德(Jeff Leopold)來自五金業世家,家族在三藩市幾代經營五金店。他直言從未見過當前這種局面:「這情況簡直荒謬,毫無道理,我們也不知道是否是永久性措施。」
李奧波德指出,店內約八成商品來自美國以外,當中多數由中國進口,受關稅直接影響。他舉例說明:「像這些雨傘,全是中國製造。」
他特別指出,螺絲與螺栓等基本金屬產品將會是首批受影響品項。「若新關稅不取消,我們將在這類金屬商品上受到最直接衝擊。」
他目前預估漲幅將在25%至50%之間。「我們真的無法確定最終漲幅,只知道肯定會有影響。」
顧客Sandy Brychta對KPIX表示,除物價問題外,市場波動亦造成財務損失。「我兩天內損失八萬元。我年紀太大了,沒辦法再把這些錢賺回來。」
儘管李奧波德表示理解政策的原意為推動製造業回流,但認為方式欠妥。他說:「我們販售的大多數商品,在美國生產的成本遠高於中國。除非人工與零件成本下降,否則現實上無法取代。」
面對不確定的政策走向,李奧波德表示,目前會維持營運方式,暫不採取激進調整。「有些關稅可能會成為永久措施,有些或許透過談判解決。目前還要觀察其他國家如何回應。」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