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美國近年對中國採取一連串加徵關稅、簽證限制及入境管控措施,令中美雙邊旅遊業深受其害。正值春季本應是出遊旺季,旅遊業者卻普遍反映市場冷清,來自中國、香港及其他國家的旅客顯著減少。多位業界人士指出,美國對外形象因強硬政策受損,民間旅遊與文化交流信心下滑,旅遊業恐面臨持續低迷的困境。
「中國有句老話叫『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句話用來形容當下美國旅遊業的處境再貼切不過。」見聞旅行社負責人邵旗謙15日接受本報訪問時直言,美國發動貿易與關稅戰,不僅令中國旅客卻步,也引起其他國家旅客的警惕與不安,「各國民眾會擔心在美國是否受到歧視、是否面對不公平待遇,這些政策無疑在對外釋放出一種排斥、敵意的訊號。」
邵旗謙指出,許多美國本地出遊者是依賴401K退休金收入的長者,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造成股市震盪,使許多人的退休帳戶大幅縮水,加上關稅推高生活物價,許多工薪階層與退休人士紛紛收緊荷包,優先刪減非必要開支,而旅遊首當其衝成為「被放棄」的選項。
他指出,從中國、香港來美旅遊的團體銳減,連歐洲旅客也明顯減少。「美國得罪了全世界,誰還會對一個橫蠻又高傲的國家感興趣?」他感嘆地說。
同樣感受到壓力的還有花旗服務社的陳姓負責人。她透露,有客人從中國返美時,在機場遭遇嚴格的海關行李檢查,懷疑是與近期針對人肉帶貨與小額包裹徵稅政策有關。她說:「海關現在像是在找碴,針對來自中國的旅客特別嚴格,很多長者都說入境感覺像『被審問』。」
環宇旅遊負責人蔡藝鋒近日帶團從澳洲返美,她觀察到,旅客在購買赴美機票時變得格外審慎,尤其是領取SSI福利或使用白卡的長者,以及綠卡持有者,更擔心在返美時遭到盤查,甚至因曾發表某些政治言論而被「秋後算帳」。
「有些客人說,現在連說話都要很小心,美國已不像過去那麼自由了。」蔡藝鋒坦言,媒體頻繁報導美國入境管控與審查案例,使得部分旅客心生畏懼,選擇改往其他目的地,例如中國、澳洲或東南亞。
她舉例指出,黃石公園等往年熱門景點推出「買二送一」行程,仍無人問津,反觀她剛帶團回國的澳洲旅遊,報名情況踴躍,市場反應截然不同。「氣氛差很遠,大家都說,去澳洲安心多了。」
業界普遍認為,若美國持續對中國與其他國家採取高壓政策,不僅對經濟貿易造成損害,也會長期削弱其軟實力,特別是在國際旅遊、文化交流與學術合作領域。邵旗謙指出:「旅遊是民間交流的橋樑,若連旅遊都受到影響,中美兩國的信任只會越來越難修復。」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