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大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表示,多項研究顯示,本港學童上網娛樂時間日益增多,有機會遭受網上欺凌或接收不合適資訊,影響身心發展,若企業出品的遊戲軟件等產品有意使人沉迷,應負上社會責任,例如繳交重稅作為補償。
葉兆輝今早(6日)在商台節目表示,不論本地或海外研究亦指出,若青少年使用互聯網時間越長,精神健康越差,認為或可透過適當規限,教導他們不要長時間上網。同時要為青少年提供更多選擇,引發他們的興趣,形容整個社會要集體面對。
葉兆輝:企業應負上社會責任
他指出,內地已為使用電子產品時間設上限,建議港府仿效。他又認為若企業出品的遊戲軟件等產品有意使人沉迷,明知會產生不良影響,就應負上社會責任,科技巨頭更應負上社會責任,要支付更重的稅作為補償。




港大臨床醫學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教授葉柏強在同一節目表示,學童沉迷上網加上運動量不足,會導致體力倒退,本港中學生體能及體質問題較其他地區嚴重,認為應在幼稚園及小學階段及早介入。
葉柏強續稱,疫後復常以來,整體虐兒個案數字一直大幅上升,包括入院個案,當中涉及性侵個案亦增加,當中不少與互聯網有關。他指,現時很多虐兒情況都涉及網上問題,包括網絡欺凌,指兒童進入電子世界面對一個不確定性非常高的環境,有機會結交陌生人,有機會遇到虐兒、網絡欺凌、性騷擾及其他新型罪案,提醒老師及家長要加倍警覺,留意學童上網習慣,避免他們自行使用電子產品。
葉柏強:料部分年輕人提早40歲出現各種眼睛病變
葉柏強指,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將導致視力退化,預計部分年輕人會提早於約40歲出現視網膜脫落、黃斑點病變及青光眼等,提醒學童使用電子產品時,眼睛要距離屏幕最少30至40厘米,並適時休息,勿長時間低頭,要有足夠休息,適時可望一望遠處,保護眼睛,減低近視風險。
葉柏強稱,現在除了主流的網站,還有一些「暗黑網」,有很多罪案正在發生,如果家長太過縱容及不理會孩子,讓他們長時間自行在網絡世界浮沉,最終影響非常大。根據他們的追蹤研究顯示,如果在幼兒階段,特別在小學前每日過份使用電子產品,時間越長,長大後有過度活躍症、行為問題及各類精神健康問題的風險會大幅增加。所以預防勝於治療,他呼籲家長陪同子女上網、多進行戶外活動,減少子女上網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