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錦球 香港友好協進會會長
在3月舉行的全國兩會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中央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香港要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在當前百年一遇的國際環境下,更具時代意義。
李強總理最近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上再次強調,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誌,國家堅定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面對世界百年大變局,外部環境複雜多變,加上中美貿易戰加劇,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我們的國際化環境和網絡,是助力國家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重要一環。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提出,香港要敢於破局,所以我們要善用「一國兩制」,發揮香港長期以來作為國際大都會的獨特優勢,從不同層面入手,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做國家真正的國際超級聯繫人。
香港總商會坐言起行,宣布4月率團訪美。總商會主席陳瑞娟表示,美國之行暫時計劃與當地商會、企業及港商會面,亦會爭取約見美國商務部及貿易代表署官員。中美貿易戰加劇難免波及香港,她坦言,現時難言能否扭轉美國政界對香港的態度,但希望消除當地對香港誤解,「做到幾多就幾多」。她期望此行能引進美國企業到港投資,尤其是從事生物科技、新能源的科企。
香港是外向型經濟,多年來香港各大商會一向有各自對外的溝通網絡,無論是歐美國家還是「一帶一路」國家,大家各有擅長。我們可以走出去開拓關係,加強溝通,減少誤會,講好中國和香港故事。
要深化對外交往合作,香港學術界和專業界也可以發揮作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日前公布2025年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其中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榜上有名,並且多個學科躋身全球百強。
香港的大專院校一直積極與全球各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戰略性國際聯盟,並致力推動校園國際化,支持教職員和學生與國際間的交流項目和國際性活動,當中包括在全球以及所屬國家中排名最高的大學。學生更可以透過參與訪問活動、海外暑期課程及其他短期學生交流等,獲得其他海外留學經歷。
當內地學術團體和學術界人士到海外交流可能遇上障礙之際,香港學術界更要保持與國際間的聯繫、交流和合作,發揮國際超級聯繫人的角色,互通互利,與時俱進。
香港作為高度專業化的國際都市,我們的專業團體數量龐大且種類多元,涵蓋法律、金融、醫療、工程、科技等多個領域。香港專業團體憑藉多年建立的國際化網絡、專業標準對接能力以及跨文化溝通優勢,在深化國際合作、助力國家對外開放方面可發揮關鍵作用,包括推動國際標準互認,構建規則銜接橋樑;搭建跨境專業服務平台,組建跨專業跨領域聯盟等等。
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的基本前提就是維護國家安全,兩者並無任何衝突。而香港要繼續發揮獨特的國際化優勢,就必須保留香港的味道,包括繼續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維持獨立健全法律制度,鞏固香港享譽國際的學術水平和地位,使香港這顆東方明珠如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所言,堅硬如鑽石,面對逆境屹立不倒,堅定前行,繼續發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