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詠強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首先要承認錯誤,雖然不相信選舉民主,但對選舉這回事,還是看高了。一星期前,還在聚會上向朋友說:美國民主黨翻不了身,到明年中期選舉都回不來,因為民主黨太爛了,沒有汲取大選慘敗的教訓,「爛泥扶不上壁」。
沒有這回事的,選舉制度就有這種美麗之處,選輸了? 不要緊,不要什麼分析,也不用嘗試改變什麼,或汲取落敗的教訓、重整自己的策略,都不需要!只需要靜靜的等,對手上台了,做出各種措施後,繼續毫不猶豫地多方面的攻擊政府政策,無論政策是好是壞?反正世事不會即時變好,於是,大家又會認為新政府不外如是,於是作為在野黨,只要坐著叫囂,支持度又會反彈。
特朗普上任僅兩個多月,民意調查在一度上升後在自由派主流傳媒全力狙擊下開始回落,因此周二在威斯康星州和佛羅里達州的選舉、是他自勝選以來在選民面前所面臨的第一次真正考驗。
事實證明選民的記憶力真的非常短暫,自然也沒有多少耐性。
其中佛州的眾議院補選,共和黨選情有隱憂,他們在眾議院的席位優勢有可能收窄。因為選前民調顯示,共和黨候選人法恩的支持度落後民主黨對手韋爾約3個百分點,法恩籌集到競選資金亦大幅落後於對手。 雖然最終驚險勝出,但在特朗普心中會否想到,如果不起用鬧出洩密群組的沃爾茨出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繼續他的眾議員生涯會否是一個更好的安排?
共和黨票倉的佛州第一國會選區補選,由帕特羅尼斯順利勝出。雖然共和黨在眾議院的席位增至佔220席,但在屬於搖擺州的威斯康星大法官選舉,結果將會決定法院是否繼續由自由派控制,還是改由成保守派佔多數,共和黨最終失利。
特別是剛剛由特朗普宣布會提早離開政府的馬斯克,周日為共和黨候選人希梅爾助選時就重施故技,向兩名威州選民派發100萬美元,及後更因形勢不妙,在選舉倒數兩天承諾,每招募一個選民投票支持希梅爾就可獲得20美元的酬勞。據稱,馬斯克總共在希梅爾身上砸了2100多萬美元。
馬斯克出錢出力拉票下,仍然失落了這個大法官位置,也為特朗普的前景蒙上陰影。
為了打倒特馬、《紐約時報》無所不用其極?美國的大亂鬥、是否展開了?誰料幾天之後,這場政治鬥爭,似乎已經結束。
原來馬的預定工作時間就只有18個月,3月31日,特朗普在白宮簽署行政令時,被問及馬斯克的130天任期即將結束一事。他盛讚馬斯克,但明言他即將離開,回歸經營自己的公司,政府效率部的改革工作,也將分散到各聯邦政府。
馬斯克在電視節目上一臉頹然,表示於5月底辭去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的職務,他有信心在離職前完成削減1萬億美元聯邦赤字的目標;並強調政府效率低下、存在大量浪費和欺詐,有信心在不影響關鍵服務的情況下減少15%的支出。此外,馬斯克對國會成員財富異常豐厚的現像表示質疑。他指出,許多國會成員年薪僅20萬美元,卻擁有高達2000萬美元的財產,質疑他們如何在有限的收入下積累如此巨額財富。
5 月底前砍掉 1 萬億美元的聯邦開支,難度超乎想像。如此激進的削減計劃,在執行過程中自然是狀況百出。聯邦機構陷入混亂的裁員漩渦,其中疾控中心(CDC)的裁而復聘最為典型。原本被裁掉的約 180 名員工,兩周後又被通知重新返崗,工作秩序也陷入了極大的混亂,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也隨之下降。
隨著特朗普政府一些政策引發爭議,特斯拉也被捲入了 政治危機風暴之中。在美國的大街小巷,竟然出現了焚燒特斯拉汽車的極端事件,特斯拉一夜之間成為了眾矢之的。在歐洲市場,銷量也明顯下滑,驟降的數字讓股東們憂心忡忡。
馬斯克曾經在CPAC的演講中,以充滿激情的語調表示,將節省的預算以戰利品的形式返還給公眾。他強調這些資金是從那些對國家有害、仇視公眾的組織手中奪回來的。阿根廷總統米萊隨後送上一把電鋸,馬斯克舉起電鋸說:「這是官僚主義的電鋸!」這一幕無疑成為了CPAC會議上的經典,也成為被攻擊的象徵。
這場美國大革命是否已經結束?在「馬」失前蹄的形勢下,特朗普2.0,以及號稱「對付DeepState」是否已經告一段落?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的新書發表會上,用了光緒「百日維新」不敵慈禧來形容特有多困難,所謂對付DeepState,只不過是另一種權力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