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健鋒 香港經民聯副主席
美國特朗普政府公布新一輪關稅措施,包括向中國及歐盟進口美國貨品分別加徵34%和20%關稅,對越南和柬埔寨產品徵收的關稅更超過40%。這種幾乎無差別的瘋狂加徵關稅措施不僅擾亂全球市場,破壞追求互惠共贏的國際經貿秩序,同時亦影響美國自身企業經營及其國內經濟。甚至有分析指,美國關稅措施最壞可導致美國流失數以百萬計的職位,失業率飆升,絕對是損人不利己的惡行。
特朗普加徵關稅對其國內企業並非全無影響,做外貿進口生意的企業勢必首當其衝,但即使並非直接進口貨品,而是於美國本地生產的廠商,亦會因為零部件的關稅措施而導致生產成本上漲。以美國汽車製造商為例,很多汽車都在外國組裝,零部件供應亦依賴其他國家生產。特朗普上月宣布對進口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加徵關稅,這些美國汽車製造商股價即時急跌。而貿易戰的受害者都是平民百姓,企業成本的增加往往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消費者最終只能「捱貴貨」。
事實上,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並非甚麼新鮮事,今次只不過是重施故技。面對近年地緣政治局勢多變,以及美國的保護主義,香港已有相應政策,包括開拓新市場、轉移生產線等。今次特朗普再次加徵關稅,並且變本加厲,全球各國均對其以「美國優先」為名的「美式霸權」群起而攻之,但相信害人終害己,美國只會作繭自縛。
加徵關稅固然對全球貿易環境有巨大影響,但有危自有機。美國關稅再加,也不過是舊酒新瓶,商界對關稅措施亦不會坐以待斃,相信在震盪過後,全球供應鏈將會重組,過往一些主要做美國生意的外國企業或會轉投其他市場,內地及香港都有可能是該些企業期望開拓進駐的目標。香港正積極招商引資,大膽主動出擊,這次「洗牌」不僅可以把外資「引進來」,也可以是商界尋找生意合作、「走出去」的機會。
不過美國加徵關稅帶來的影響亦不容忽視,部分港商因有關措施導致貨品囤積、資金流受影響,或者打亂發展計劃和部署,希望政府及銀行能夠及時給予支援,保住中小企,保住打工仔飯碗,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進一步加強對港商的支持,為港商開拓市場增添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