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勒批哥大助紂為虐

哥倫比亞大學校報刊登被當局拘禁畢業生哈利勒(Mahmoud Khalil)一篇煽動評論,當中譏笑同窗「製造」反猶恐慌,並把大學高層比喻為二戰時的法國維琪政府,對納粹德國阿諛奉承。

《紐約郵報》報道,哈利勒在評論中指責哥大校方配合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把他「綁架」的行動,又打壓不滿壓制反猶思潮的學生。他說,哥大校方的作為,令他回想當年從敍利亞巴沙爾(Bashar al-Assad)政權逃亡至黎巴嫩尋求庇護的過去,更形容校方像戰時的法國維琪政府,與納粹德國合作,把數以萬計猶太人送往集中營。

他在評論中公開指責前校長沙菲克(Minouche Shafik)、剛辭職的臨時校長阿姆斯特朗(Katrina Armstrong)和其他校方高層,與聯邦政府合作打壓反以色列學生。他說,哥大去年把學生的紀律報告交予國會,又成立針對反猶活動的工作組,把反以情緒廣泛定義為仇恨言論,並譴責反以示威。他指出,自上月8日被當局拘禁後,當局恐嚇和綁架親巴勒斯坦留學生的行動有增無減。

哈利勒在評論中又嚴厲批評哥大同學,指他們訛稱由他組織的反以示威,令哥大的猶太裔學生感到恐懼,但事實剛剛相反,這些同學經常現身他的集會,意圖挑釁生事,卻往往失望而回。他表示不禁想像若身在巴勒斯坦,這些同學會在哨站截查他、突襲校園、派無人機監視其社區及殺害他的鄰里。

哈利勒的評論是在路易斯安那州移民拘留所口述,由律師筆錄,4日在哥大校報刊登。哥大校報一向有刊登親以和反以言論,今個學年至今,正反兩方評論的數目大致相若。至截稿時,校報負責人未對刊登哈利勒評論一事置評。哈利勒現年30歲,是哥大巴勒斯坦裔畢業生,在美擁有永久居留權,他的學生簽證上月被當局註銷,隨即在寓所被捕,扣押在路州移民拘留所。聯邦法庭早前裁定,哈利勒將移交新州法庭審訊。本報訊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