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統特朗普最新公布的關稅措施將推高日常生活成本,從食品、汽車零件到電子產品全面受影響。據美聯社報導,儘管政策目標是保護美國產業,但經濟學家警告,該政策恐導致物價上漲、就業不穩,並加劇貧富差距。
關稅如何影響消費者?
關稅本質為進口商品稅,企業進口成本上升後通常會轉嫁至消費者。這將導致雜貨、藥品、服飾與家電價格上升。特別是易腐食品因庫存更替頻繁,價格將最快反映。預估服飾價格將上漲17%,新建房屋平均成本亦將因建材關稅增加9,200美元。
誰受影響最大?
低收入家庭將首當其衝,因其消費結構以必需品為主,儲蓄空間小,價格上漲將形成壓倒性衝擊。汽車等大宗商品對收入較低者的稅負比例也更高,使關稅成為一種「累退稅」。
就業市場會發生什麼?
專家指出,雖關稅可能短期保護部分產業,但由於企業不確定未來政策,將減少投資與僱用,低薪與不穩定工作的員工最容易成為裁員對象。
哪些消費品會受到影響?
特朗普週三宣布的關稅,加上先前已施行的措施,涵蓋了幾乎所有貿易夥伴的進口商品。而美國消費者目前仰賴大量進口貨品。從水果蔬菜、手機、藥品、衣物到汽車維修所需的零件,全都有可能受到影響。
巴布森學院(Babson College)經濟系主任斯蒂爾瓦根(Josh Stillwagon)指出,價格上漲的時間點取決於庫存情況與企業應對速度。部分企業或許已為新關稅提前囤貨,但某些商店可能會立刻反映價格變化。
新鮮食品價格可能最快上漲,因為超市庫存更新頻繁,而電子產品、家電、服飾與鞋類則可能在數週或數月內陸續漲價。
根據美國消費者聯盟(National Consumers League)公共政策副總裁布雷奧特(John Breyault)引述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的分析指出,僅4月2日實施的政策就將導致低收入家庭年損失達980美元。他補充,服飾與紡織品將受到關稅重創,預測價格上漲17%。
他也指出,建材新關稅將使新屋平均成本增加9,200美元。
斯蒂爾瓦根補充,重新將供應鏈移回美國極為複雜,需時數年。某些產品如香蕉與咖啡,美國無法規模化生產,且即使是可以國產化的產品,也仍會引發通脹壓力。
消費者該怎麼做?
斯蒂爾瓦根建議適度提前囤貨,但避免恐慌性搶購。可轉向二手商品、通用品牌或自種蔬菜以節省開支。
總體來說,專家建議審視自己的預算與消費習慣,為長期挑戰做準備。
「這不是七天就會消失的颶風,之後一切恢復正常。這不是那種你暫時多買些衛生紙就能應對的狀況,」Forrester 副總裁查特吉(Dipanjan Chatterjee)說。「這波關稅可能會持續到下一任政府上台改變貿易政策。」
未來該關注什麼?
布雷奧特指出,消費者應提防「縮水式通脹」(shrinkflation)在超市貨架上的蔓延。這是指製造商透過縮小包裝或減少內容量來掩蓋價格上漲。
「消費者應開始養成查看商品單位價格的習慣,以應對可能加劇的通脹,」他說。「雖然並非所有州都有規定,但在有單位標示的地方,可以更輕鬆比較每單位價格,例如不同盒裝的穀片。」
–
相關新聞:
–
新聞及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