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餐廳侍應越來越少,點餐用QR Code,送餐稍「原始」,絕大多數餐廳仍由侍應送上,部分改由機械人送餐。送錯食物,或有特殊要求,想找侍應溝通,變得日漸困難。
超巿的自助收銀機越來越多,若有辦法令超巿失竊現象大量減少,相信自助收銀終將取代人手收銀。
當電腦運用範圍越來越廣泛,被電腦搶走工作機會的,豈止是低技術工種?醫生、麻醉師、翻譯、精算師、機師……等專業人士一樣有被取代的危機,甚至因為他們收費高昂,被取代的風險更高。
十多年前,語言天才還令人羨慕妒嫉恨,現在?很多人連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都不認識,拿著一部手機就敢在世界各地獨自遊走。日後翻譯軟件更精準,還有多少人願意花時間苦學外語?一個耳塞就勝十年苦讀。其他領域的知識獲取亦然。當然這些知識都不屬於使用者,但不妨礙他們有需要時隨時取用。
AI能取代醫生嗎?可能性頗大。AI分析各類病徵,再作數據整合,比人類更精準。用AI取代外科醫生也不是全無裨益,至少AI不會有情緒波動,不受體力及年齡限制,而且從第一天開始工作就擁有了「經驗」。
問題是,如果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交給AI做,那麼人類還有出路嗎?
早在2016年宮崎駿和AI工程師對話,就直言對AI畫畫技術感到厭惡,認為是對人性的侮辱。當他得知工程師想設計像人類一樣繪畫的機器時,說:「我感到我們走到了時代的盡頭。我們人類已經失去對自己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