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紅、豬皮、豬大腸

我是內臟及「雜碎」食物愛好者,但凡鴨頭、鴨頸、鴨腸、鴨血、豬紅、豬皮、牛雜之類,統統是我的至愛。

  住在香港的時候,懶得下廚,外出購買下酒菜,最常買的是滷水鵝頸、鵝翼、鵝腸,一般人鍾情的滷水鵝片,對我來說毫無吸引力。吃車仔麵,最喜歡點的配菜一定包括豬紅、豬皮、豬大腸。

  豬皮可以入饌,並且成為廣受歡迎的平民美食,令很多加拿大人不能置信,這是不容易跨越的文化差異的鴻溝。

  最近這兩年,可能移民加拿大的華人越來越多,超巿竟然開始賣豬皮,從做成零食、跟薯片排放在一起的油炸豬皮,到乾貨豬皮,再到冰鮮冷櫃中的急凍豬皮,應有盡有。最誇張的是生肉櫃位中,還出現了生的豬皮,就是去除了豬毛的豬皮,這個好像在香港也無法買到,至少我從未在街巿肉檔見過。

  台灣滷味中,其中一款滷食就是捲成一圈圈的豬皮,口感煙韌。台灣人還喜歡把豬皮切得細碎,在做台式滷肉時放進鍋,跟五花肉丁及絞肉一起燜煮,令滷肉汁更醇厚。

  上海人用生豬皮做豬皮凍,用鹽調味的話,做出來的皮凍晶瑩透明,用生抽調味的皮凍,則味道更香濃,兩款都是色相極佳的送酒小食。只是做這道菜工夫實在太繁瑣,主要是豬皮的處理太麻煩,要把殘留的脂肪和毛去得一乾二淨。

  我比較喜歡油炸後再過水的豬皮,最常用它來打邊爐。冬天的時候,如果買到沉甸甸多汁清甜的蘿蔔,則喜歡用它來煮一大鍋港式街頭小食:咖喱豬皮蘿蔔魚蛋。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