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黨立法會議員邵家輝今天(3日)在立法會大會上提出的「優化輸入人力措施」議員議案,最具爭議是日後輸入外勞工資不須符每月工資中位數,被民建聯顏汶羽作修正刪除。邵家輝質疑持續釋放勞動力的成效,顏汶羽主動表示「不好意思」,稱民建聯不能接受放寬中位數,強調本地勞工優先。
顏汶羽的修正案須記名表決,選委界34人岀席會議,5人贊成、5人反對、24人棄權;功能界別及地方直選46人岀席會議,18人贊成、16人反對、11人棄權,最終未獲在席兩部分議員過半數支持,被否決。
邵家輝的議案同樣要記名表決,選委界34人岀席會議,15人贊成、2人反對、7人棄權;功能界別及地方直選46人岀席會議,20人贊成、10人反對、15人棄權,最終未獲在席兩部分議員過半數支持,同樣被否決。
相關新聞:邵家輝「輸入外勞」議案遭顏汶羽大幅修正 解決方法將以和為貴





輸入外勞工資不須符中位數 邵家輝:只是研究
邵家輝表示,其議案核心在於如何增強人力供應,形容行業工資中位數是關卡,但卻被顏汶羽作修正刪除,並鼓勵釋放本地勞動力,認為這個大方向問題不大,惟經過自己在議會9年的驗證,這樣的做法幫助不大。
他指已看到很多婦女再就業,「長者你哋成功咗,的士(司機)平均年齡去到七十歲,我哋係咪真係有足夠人手呢?只用呢個方法能否做到呢?」他更強調自己只是研究能否日後輸入外勞時工資不須符每月工資中位數,「研究都唔好?係咪應該係咁樣呢?」
針對有意見認為輸入外勞會影響本地勞工生計,他以新加坡做法為例,指不同行業可以有配額制,即聘請多少本地勞工才可聘請外勞,若發現相關行業有人手,可以將本地勞工配額調高等,以保障本地勞工生計。至於工資方面,他指縱然新加坡引入很多外勞,每年人均GDP是13.3萬美元,香港只有7萬多美元,故希望議員思考輸入外勞時,應否檢討放寬工資中位數要求。
顏汶羽:民建聯不接受放寬中位數
顏汶羽強調,輸入外勞是短期的權宜之策,非一勞永逸的方法,中長期都是要依靠本地勞動力的規劃及培訓,故在修正案提出,希望政府採取更積極措施,進一步釋放本地勞動力,特別是婦女及長者,提升本地勞工的工作技能。
就其刪減議案內容,他主動向邵家輝表示「不好意思」,強調民建聯不能接受檢討輸入外勞的工資不低於行業中位數的規定,指該政策原意是防止計劃由應對人手不足,變成為了輸入廉價勞工,最終損害本地工人就業機會,另計劃亦可防止外勞與本地勞工「同工不同酬」的職場矛盾。
去年下半年批4020宗優化計劃申請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重申,充足的勞動力是確保香港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動能,而政府的人力政策一直以培育本地勞工為主,同時通過就業服務及宣傳推廣,支援求職人士就業及釋放本地勞動力。面對勞動力不足的挑戰,在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前提下,政府已增加輸入勞工機制的彈性,容許僱主較靈活地申請輸入勞工,紓緩人手短缺問題。
他續稱,截至今年2月底,勞工處共接獲11,342宗補充勞工優化計劃申請,涉及申請輸入98,065名勞工,其間批准7,380宗申請,涉及51,051個輸入勞工配額,而自優化計劃推行以來,勞工處持續完善處理申請的流程,包括去年5月推出適用於常見職位的申請表等,加快處理申請。他指這些措施成效顯著,去年下半年優化計劃批准4,020宗申請,較同年上半年批准1,719宗申請大幅上升134%。
記者:郭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