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瑪利亞基金明年首季放寬申請門檻 中產病人藥費大減5萬:原來無被政府遺棄

【公營醫療收費改革/醫管局/撒瑪利亞基金】公營醫療收費改革在上月底公布,包括加強自費藥械安全網。醫管局昨指,明年首季會放寬撒瑪利亞基金的申請資格,包括申請人的入息及分擔額等門檻有所擴闊,如在計算「每年可動用財務資源」時,新申請人須計算收入的100%,降至80%;持續申請者亦由80%下調至60%。有患肺癌的中產教師指,受惠於收入計算方式改變,未來每年藥費開支可大減5萬元,笑言感到「不是被政府遺棄及忽視」。有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指,腫瘤治療日新月異,猶如治療「慢性病」般,令病人壽命延長,冀在安全網放寬後,可有更多病人能受惠於新療法。

肺癌病人: 資助獲批時  激動得眼泛淚光

50歲教師曾小姐在去年確診第四期肺癌,癌細胞一度擴散至腦部、脊骨、盆骨、淋巴等處。雖然她月入達6萬元,但膝下尚有一名孩子在讀大學,加上自去年12月起便自費用標靶藥阿來替尼(Alectinib)控制病情,一年藥費高達60萬元,負擔不輕。曾小姐憶述,曾擔心難以「一世」負擔得起藥費,亦一度認為高入息職業未必可獲藥物資助,幸最後她獲撒瑪利亞基金資助約42萬元藥費,即每年只需自付18萬元,「資助獲批時,我激動得眼泛淚光,原來都申請得到,現在聽到計劃優化後會有更多資助,我都很感動,覺得自己不是被政府遺棄及忽視」。

(左起)東區醫院臨床腫瘤科部門主管宋崧、曾小姐。蕭博禧攝
(左起)東區醫院臨床腫瘤科部門主管宋崧、曾小姐。蕭博禧攝

 

(左起)東區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陳娟、曾小姐、東區醫院臨床腫瘤科部門主管宋崧、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專職醫療)潘綺紅。蕭博禧攝
(左起)東區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陳娟、曾小姐、東區醫院臨床腫瘤科部門主管宋崧、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專職醫療)潘綺紅。蕭博禧攝

 

(左起)東區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陳娟、曾小姐、東區醫院臨床腫瘤科部門主管宋崧、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專職醫療)潘綺紅。蕭博禧攝
(左起)東區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陳娟、曾小姐、東區醫院臨床腫瘤科部門主管宋崧、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專職醫療)潘綺紅。蕭博禧攝

 

醫管局指,按曾小姐個案,若她在計劃優化後再獲轉介申請並獲批,其藥費資助額將增至約47萬元,即每年只需自付約13萬元藥費。曾小姐指,在服用標靶藥3個月後,已成功將腦腫瘤由2厘米縮小至約0.5厘米,副作用只是較疲倦,不時需要休息,更期望在今年9月開學時可復工,「只要你健康,早睡早起,定時吃飯,走出街都是個很正常的人」。而計劃優化後,若每年可再省5萬開支,即每月已可省回4000多元,對其家庭幫助亦很大,「期望基金可幫到更多中產病人,我們都是貢獻社會的一份子」。

醫管局設公眾「安全網」  冀資助門檻放寬令更多人受惠

東區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陳娟指,以往末期肺癌主要靠化療,但普遍有脫髮 、口腔潰損、腸胃不適等副作用,亦可能令病人抵抗力偏低,而令他們不敢社交,常待在家中,影響日常生活。但隨醫療進步,多了肺癌種類可用標靶藥進行針對性治療,大型研究亦顯示可延長病人存活率。

東區醫院臨床腫瘤科部門主管宋崧補充,在新技術及治療方案下,治療癌症已像治慢性病,「過往患癌可能在短時間死亡,但現在可延緩病情,若找到合適藥物更可延長壽命」。她指,雖然香港有自願醫保,但非人人有買,故醫管局就像公眾的「安全網」,冀資助門檻放寬可令更多人受惠。

病人交齊文件  10日內可完成批核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專職醫療)潘綺紅指,撒瑪利亞基金已涵蓋約100種藥物,病人須經醫生轉介,通過經濟入息審查,再由基金批核。她指,病人須提供入息證明、資產證明給醫務社工批核,「若病人交齊文件給社工,理論上我們一定在10日內批核。」

記者 蕭博禧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