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鏈亂象生 取捨博弈中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關稅戰硝煙滾滾,他加徵中國關稅20%後,又將於4月2日向全球「宣戰」,加徵全球貿易夥伴「對等關稅」。同時中國連連對外展示開放姿態,歡迎外資赴華,外界認為,此舉為提振投資者情緒,同時為中國經濟發展贏得時機,令中國可更有底氣面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大亂、政經秩序重塑的局面。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北京接見國際工商界代表團,代表團來自五湖四海——既有美國的,也有歐洲的、日本的、韓國的、沙特的,甚至還有南美的,而牽涉的產業又相當多元化,包括金融、汽車、能源、芯片、生物製藥、重工業等等。習近平說,「中國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中國的大門 「只會越開越大。」有評論認為,北京這番宣示的「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絕不是小範圍的,而是全方位的,穩外資的意圖非常明顯。事實上,這是習近平在17個月內第三次與跨國公司高管會面,以期吸引投資。中國官方頻頻向外資喊話姿態頻頻。今年2月,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提出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的開放試點,推動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提速加力,進一步壓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事項,在自貿試驗區持續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等等。

不僅如此,國際工商界代表團此次赴華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論壇結束後,中國釋放了美國企業調查公司美思明智集團的五名員工,此舉也被認為是穩外資的信號。去年3月,中國突擊搜查美思明智北京辦事處,關閉了公司業務,並拘留了五名中國籍員工,此舉當時一度引發在華外國投資者的恐慌。緊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之後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上,穩外資再次成為焦點。

外界分析,官方激勵吸引外資的背後是中國面臨經濟成長放緩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投資中國的吸引力不如以往,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外國直接投資年均下降27.1%,這是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降幅。而自特朗普開啟總統第二任期後,美中再度打起貿易戰,對華不斷施加壓力。儘管中國官方表示,「為可能的超預期衝擊做了準備」,不過外界多認為,當局要實現今年設定的經濟成長目標5%難度不小。

亦有輿論認為,中國與商界高層的互動凸顯其發出的中國對商業開放的信息,與特朗普更具保護主義色彩的「美國優先」政策形成鮮明對比。加上今年春節期間人工智能DeepSeek的爆火,引發中國資產重新估值,為中國吸引外資帶來砝碼。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