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樽/生產者責任計劃/謝展寰/0.1元回贈】政府計劃修例擴大生產者責任制至膠樽及紙包飲品盒,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認為,採用市場主導模式,可以降低回收成本,及較具彈性,且不會與「綠在區區」構成競爭。
生產者責任計劃︱建議採用「市場主導模式」
謝展寰今早(25日)在電台節目表示,香港現時每日生產約700萬至800萬個膠樽,大部分都棄置堆填區,綜觀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制度要求營運者或零售店回收膠樽。本港於2021年推出入樽機試驗計劃,相當成功,由2021年至今共收到1億5千萬個膠樽,遂構思擴大生產者責任計劃。





謝展寰指,計劃建議採用「市場主導模式」,要求由飲品入口或生產商自行安排,政府角色是訂立回收目標及訂下最低回贈金額,較具彈性及成本亦可降低,對市民的影響亦是最低。
謝展寰指,為了要讓計劃順利進行,將來生產或入口飲品的公司,需要向政府登記,以便有紀錄。生產或入口飲品公司可自行與零售點安排回收,或設置入樽機回收,一些較小規模的營辦商亦可聘請計劃營辦商代為回收。整項計劃會分4個階段推行,首階段目標回收三成膠樽及一成紙包飲品盒,認為初期目標較寬鬆,可為業界提供彈性,有助推行計劃,如果推行進度好,可以加快,如果慢就要給予較多時間,最終目標是在6至8年內,把回收水平提高至與世界看齊,即膠樽回收率75%、紙包飲品盒回收率50%。由於有登記制,所有飲品都會有標籤才可售賣,所以不會存在水貨或非水貨問題。
他續稱,若回收率未達標,生產商或入口商要負最終責任,現階段與業界商討構想徵詢意見,細則仍未釐定。他認為罰款金額要高於回收成本,會與回收目標差額掛勾,具體數目及方式,正與業界商討,而業界原則上都同意。
相關新聞:政府擬上半年修例推膠樽紙包飲品盒生產者責任制 謝展寰:一毫子回贈吸引力相當大
謝展寰認為,計劃不會與「綠在區區」構成競爭,因「綠在區區」是儲積分,積分價值低於回收「一個樽一毫子」,市民不會因為「綠在區區」有積分,而特別傾向去「綠在區區」。而現時法例下「綠在區區」並非營運者,只等於回收點,將來所有大型超市會設回收點,反而未來計劃下的生產公司及已登記的營運者可與「綠在區區」合作回收,擴大回收網絡。
黃家和:行政成本增加 最終或會轉嫁予消費者
香港食品及飲品行業總會主席黃家和在同一電台節目表示,有與不同供應商及銷售飲品及企業研究相關計劃,生產者責任制議題已討論多年,業界都希望可以配合政府。計劃若分階段進行某程度上是可行的,主要面對的問題是,本港較大型生產商及進口商只佔少數,很多供應商都屬中小型企業,由貿易公司再分銷予下游供應商,再分銷予終端客戶,過程中進口量未必會很多,認為計劃的細節上,如膠樽要加特定標籤,工序上可能令部分進口商不易辦到,需要與政府再商討。
其次是回收問題,現政府構思於大型超市設置回收機,若可不論任何牌子全部回收,就可解決問題。另一問題是回收機爆滿,需即時處理,涉及人手問題。其次若要求飲品供應商自行回收,以及當局為回收率設定目標,如不達標會有罰款,黃家和預料業界會將涉及的成本轉嫁消費者,但相信政府會給予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