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委會5年處理8700投訴 7000宗被認定「琑屑無聊」僅221宗進行紀律研訊

【醫委會/投訴/盧寵茂/立法會/醫生註冊條例】政府早前修訂《醫生註冊條例》,以處理醫務委員會投訴個案積壓的問題。醫衞局局長盧寵茂今日(19日)表示,過去5年,醫委會每年接獲申訴個案由500宗至逾3000宗不等,5年共完成處理8,700宗申訴,由接獲投訴到完成處理平均時間27個月。自2018年修例後,每年處理研訊個案宗數由平均25宗,增加至過去5年平均48宗。他又指過去5年完成的申訴中,只有3宗超過10年,認為個別例子不應反映制度效率。

5年內完成處理8,700宗申訴

盧寵茂回應選委界議員陳凱欣提出的口頭質詢指,自2018年通過修訂《醫生註冊條例》後,每年處理研訊個案宗數,由2018年的平均25宗,增加至過去5年平均48宗,處理時間由約6年縮減到約3.5年。他又指,過去5年,醫委會每年接獲申訴個案由500宗至逾3000宗不等,5年內完成處理8,700宗申訴,由接獲投訴到完成處理平均時間27個月,98%個案於接到投訴後4年內完成紀律程序,當中需時較長的個案牽涉性質較複雜,包括要尋求專家及法律意見。處理需時較長的投訴中,有約7,000宗被醫委會偵委會以屬於「琑屑無聊」,或申訴人未能提供進一步資料而駁回,約1,500宗被偵委會認為毋須進行研訊,只有221宗,即不足3%需要進行紀律研訊。

政府早前修訂《醫生註冊條例》,以處理醫務委員會投訴個案積壓的問題。資料圖片
政府早前修訂《醫生註冊條例》,以處理醫務委員會投訴個案積壓的問題。資料圖片

 

盧寵茂認為個別個案具複雜性,難以其作為準則。資料圖片
盧寵茂認為個別個案具複雜性,難以其作為準則。資料圖片

 

個案由接獲投訴到完成處理平均時間27個月。資料圖片
個案由接獲投訴到完成處理平均時間27個月。資料圖片

 

陳凱欣追問醫委會處理時間較長的個案數字及原因。資料圖片
陳凱欣追問醫委會處理時間較長的個案數字及原因。資料圖片

 

江玉歡指「遲來的公義不是公義」,問到政府會否採取行動改善制度。資料圖片
江玉歡指「遲來的公義不是公義」,問到政府會否採取行動改善制度。資料圖片

 

議員關注減短處理個案時長的問題

陳凱欣指,上屆政府提到通過修訂條例後,可將每宗個案處理時間減至2年,惟過去幾年只有不足4成於2年內獲處理,而且更有個案要花14年處理,「等極都未等到個研訊」,追問醫委會處理時間較長的個案數字及原因。盧寵茂稱,現時處理個案的平均時間為27個月,已接近兩年的目標。他又稱,由於醫委會研訊與法庭審訊相似,需要不同專家證人及報告等,個別個案具複雜性,難以其作為準則,而過去5年完成的個案當中,有7宗處理時間為7年至8年,只有有3宗超過10年。

選委會議員江玉歡指「遲來的公義不是公義」,問到政府會否採取行動改善制度。盧指個別個案比較複雜,相信只是個別例子,不應反映制度效率,又認為就個案定下完成時間的要求難以做到,因為每個個案不同,形容若要求醫委會就此定死線,與要求法庭定下時間一樣。

記者:林彥汛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