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邁向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時代,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成為全球大勢,但藝術與人文學科的重要性同樣不容忽視。
以機械人技術為例,香港本地公司漢森機械人技術公司創造出全球首個獲得公民身份的機械人Sophia。這項創新不僅是技術突破,也引發了關於機械人權利、道德責任等重要討論。
這些問題不能單靠技術專家解決,而需要不同持份者參與討論,才確保科技發展合符社會規範。這引申出藝術與人文學科的重要性——它培養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和道德判斷,令新一代學習如何透過科技改善社會。
教育局亦有鼓吹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與數學)教育模式,嘗試將藝術與人文思維融入科技學習。不過,香港在推動STEAM教育時卻面臨多重挑戰。
首先是學科界限過於分明,STEM學科因共享科學基礎而較易整合,但藝術與科技的跨界合作則被視為「額外」或「非必要」。
加上香港的教育制度以考試為核心,評估標準主要圍繞傳統學科,限制跨學科學習的空間,使STEAM教育難以進入正規課程,而僅停留在課外活動層面。
師資培訓不足是另一障礙,許多教師的專業背景偏重於藝術或科技,缺乏跨學科教學的經驗與培訓,即使學校有意推動STEAM教育,也難以找到合適的教師執行。
香港銳意成為國際創科樞紐,必須處理STEAM教育的痛點,才可培養新一代所需的關鍵技能和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