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盤︱梁美芬創民間外交組織 政經名人加入

特朗普重掌白宮後,隨即揮動關稅大棒,包括向中國進口產品加徵10%關稅,本身是獨立關稅區的香港亦不能幸免。面對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增加,港府除向世貿提出申訴、充當「反駁隊」外,官員們近一兩年亦有重新出訪歐美,盼消除外國對港誤解。政商界亦一直提倡推動「民間外交」,利用好商界、專業界的深厚國際聯繫,說好香港故事。

協會去年12月主辦「大學校長高峰論壇2024」,獲教資會及本港9間大學支持,全球50間大學校長出席。(資料圖片)
協會去年12月主辦「大學校長高峰論壇2024」,獲教資會及本港9間大學支持,全球50間大學校長出席。(資料圖片)

 

恒地主席李家誠。資料圖片
恒地主席李家誠。資料圖片

 

去年駐港公署特派員崔建春會見香港對外交流友好協會。
去年駐港公署特派員崔建春會見香港對外交流友好協會。

 

梁美芬。
梁美芬。

 

李家誠、鄭志剛、葉玉如等加入

由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擔任主席的「香港對外交流友好協會」,雖未正式宣布成立,但自去年開始已舉辦活動,包括去年12月主辦「大學校長高峰論壇2024」,獲教資會及本港9間大學支持,全球50間大學校長出席,以「知識全球化」為題,探討科技發展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協會去年9月曾拜訪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梁美芬向特派員崔建春介紹協會設立情況、目標宗旨及擬開展的項目,表示會利用好香港獨特地位和優勢,搭建民間交流橋樑。

梁美芬向筆者透露,協會將於今年4月或5月正式成立,屬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的指導單位,目前已有多名政經界名人加入,包括恒地主席李家誠、港區人大代表兼科大校長葉玉如、港區人大林順潮、姚祖輝、立法會議員霍啟剛等,近日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會面的K11創辦人、文化藝術盛事委員會主席鄭志剛亦有份。學術界亦有多人擔任顧問,包括理大校長滕錦光等。她說正計劃上半年帶隊出訪歐洲,希望透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民間交流,令外國對香港和中國有公平公正的理解,加強與國際聯繫。

劉兆佳:要注意會見當地人物是否有足夠影響力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認為,與政府出訪相比,民間外交有一定靈活性,可以較為坦率地講述香港面對的困難和限制,而現時西方國家的政客、媒體對香港有敵意和偏見,要注意會見當地政商學界人物時,對方是否有足夠影響力左右到政府想法。他說支持各界多做民間外交工作,「做總好過唔做」。

有建制中人則指,「內聯外通」是國家給予港澳的重要任務,香港要不斷強化國際化優勢,貢獻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才符合中央對港的戰略定位,因此多搞軟性交流合作、促進民心相通亦無妨。

聶風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