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毆視頻瘋傳助長校園暴力

( 本報訊 )智能手機的普及正助長全國校園的鬥毆行為,有時甚至加劇校

園暴力,還會干擾學校運作和妨礙學習,而校園鬥毆片段的傳播,

往往隨後觸發新一波學生網路霸凌、言語攻擊以及暴力。《紐約時報》翻查加州、喬治

亞、德州等10多州400多部

校園鬥毆視頻,還有對30多位學校

領袖、教師、警員、學生、家長和

研究人員的訪問,發現高中生和中

學生會利用手機策劃、挑釁、拍拍

攝和散播同學遭毆打的片段,甚至

弄出人命。

有教師和警員說,科技逐漸助

長和放大這種暴力的每個階段。辯

論往往始於學生的網路霸凌,甚至

在網路上對朋友的不尊重,從而引

發在校內面對面爭吵。接著同學們

就開始拍片,然後慫恿吵架的學生

開始打架。其他學生隨後會轉發打

架片段,進一步羞辱受害人,有時

會觸發更多打鬥。

變相放大後續效應

馬薩諸塞州里維爾的里維爾高

中(Revere High School)一名11年級

學生說,當學校食堂發生學生打鬥

時,很多在場同學拿出手機拍攝,

還爭相尋找最佳角度,而其他不在

場的學生們也馬上收到短信,紛紛

趕到現場加入,情況一發不可收拾。

《紐時》發現,不管洛杉磯等全

國最大校區還是小型校區,都存在

校園暴力,進而引發其他效應。有

些校區遭家長提告,也有校區出現

教師出走潮。數十個校區已提告多

家社交媒體公司,指控它們的「成

癮」功能導致學生強迫使用、干擾學

校運作和對學校資源形成壓力。

從2000年代開始,學生就利用

社交網絡來策劃和煽動校園暴力。

過去十年品質提升的手機鏡頭和

Instagram Live與Reels等社交平台新

功能,幫助青少年大規模製作、直

播和轉發這些畫面。

到2020年,Instagram和TikTok

突然出現專門散播這些鬥毆片段而

設立的帳號。有時學生自發打架時

會邀請朋友拍片,也有人會突擊同

學。

疫情期間,不少學生更依賴

訊息和社交應用程式,對真實互

動感到不安。校長和教師更指,

有學生出現控制個人情緒的困難,

心理學家形容這是稱為「情緒失調」

(emotional dysregulation)的心理健

康問題。

科技平台責無旁貸

2021年,當許多校園重開實體

教學時,有學校發現學生打鬥、攻

擊和網路霸凌情況增加。根據洛杉

磯校區一份報告,學生打鬥個案從

2018年2,315例激增超過一倍至2023

學年近4,800例。

學生利用科技散播校園暴力造

成其他傷害。教師和警員特別指

出,網紅和電視新聞主播經常播放

校園打鬥的片段,令學生感到痛

苦,進一步形成更多騷動。

全國第14大校區的北卡州韋克

縣公校系統(Wake County Public

School System)教委會主席希加蒂

(Chris Heagarty)透露,去年11月

一所高中有學生在健身房互毆,拍

片的學生妨礙教師介入,結果兩名

少年被刺傷,其中一位15歲不幸身

亡。希加蒂慨嘆,不少學生聚在一

起拍片,再上傳網路,變相將自己

和其他人置於危險之中。

韋克縣多所學校今年4月提訟,

指控Instagram、TikTok和其他社交

平台疏忽和干擾學校運作。

TikTok重申禁止宣傳暴力,

且積極下架展示暴力行為的內容。

Snap稱禁止暴力內容,又主動將上

傳暴力內容的帳號刪除。Instagram

母公司Meta也稱不允許霸凌,並刪

除任何肢體霸凌相關內容。

《紐時》上月檢舉16個涉及學校

鬥毆的帳號後,Instagram依違反公

司政策為由將之刪除。

有家長斥責學校未能保護學

生,提告校區疏忽。2023年2月,紐

約州一名9年級女學生在校內被兩名

女同學毆打,其他學生將過程上傳

TikTok,對受害人二次傷害,結果

兩天後自殺。受害人父母今年1月提

告校區,聲稱女兒自殺源於「她經歷

的情緒困擾、屈辱和尷尬」,但校區

否認指控。校園尚未回應媒體查詢。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