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埠團結聯盟夥機構辦社區討論會

華埠更好團結聯盟(CBCAC)於日前,與無黨派倡導機構改變伊州(Change Illinois)在培德中心舉辦了一場社區討論會。以芝加哥市議會選區為例,討論了選區的概念和劃分原則,並一起探索重劃選區過程中社區和居民參與的可能性。

當晚的話題集中在唐人街為什麼劃入11區?誰來決定選區劃分?一文詳解選區重劃?唐人街屬於哪個市議會選區?
每次華埠更好團結聯盟(CBCAC)在社區普及選舉知識時,總會有居民詢問這個問題,包括類似,「這家老年公寓算哪個區?」,「我家屬於哪一區?」等等。無獨有偶,今年美國大選結束後,在某位華人律師的微信短視頻評論區,有人問到唐人街華埠廣場算幾區?這位以介紹美國法律、政治知識見長的律師回覆稱「25區」。但這是錯誤的答案。正確答案是第11區。
早在2022年重劃選區之後,唐人街就歸入了第11區,並使該區成為芝加哥180多年芝加哥歷史上,首個亞裔佔多數的市議會選區。由此看來,不論受教育程度如何,或者從事什麼職業,選區的歸屬和劃分確實叫許多人迷惑。其背後的原因在於,一個地址、一個社區往往分屬於不同的政治選區;同時,選區範圍並非固定,而常常會因為人口變化而改變。
當晚,主辦方解釋什麼是選區?選區即選舉區,是在選舉中劃分選民投票的地理單位。在美國,總統、州長、市長這些各級行政首腦,一般由行政區普選產生。但對於立法系統,即各級議會來說,則會劃分為不同選區。例如,聯邦眾議員選區,州參議員或眾議員選區,市議員選區等。
此外,受歷史因素影響,美國有著非常獨特的選舉和政府管理制度,特別是在地方層面,有許許多多類似政府的實體。這些機構的官員往往也是選舉產生,例如,統籌公立學校的教育委員會委員,負責地稅評估的委員會委員,還有諸多巡回法庭法官。
各選區縱橫交錯互相重疊
此導致各類選區縱橫交錯,互相重疊。以芝加哥唐人街23街的老人公寓「芝英大廈「為例,該大廈屬於芝加哥市議會第11選區,伊州眾議院第24選區,伊州參議院第12選區,美國國會第7選區,芝加哥教育委員會第7選區。但在同一個市議會選區,並不代表其他的選區也相同。比如,位於31街夾永活路(31 & Wentworth)的另一座老年公寓,雖然與芝英大廈同屬芝加哥市議會第11區,但在伊州眾議院選區劃分中,它屬於第6區。
民眾如何查詢所在選區?查詢市議會選區,可以前往以下芝加哥市政府官網:
https://www.chicago.gov/city/en/depts/mayor/iframe/lookup_ward_and_alderman.html
在輸入地址後,就可以找到該地址所在的選區和現任區長,以及其辦公室地址和辦公電話。以CBCAC辦公地址為例,輸入之後,可以確認該地位於第11選區,區長為Nicole Lee(李惠華)。
另一個渠道是選舉委員會官網:https://chicagoelections.gov/voter-info/address-lookup
這個渠道的優點在於,輸入地址後,可以確認該地址所在的所有選區信息,包括市議會、州議會、國會、法庭、教育委員會等。但此網站不能提供無人居住的地址或空地。例如查詢CBCAC地址,就無法找出有效信息,因為該地址沒有登記選民。
選區是人為劃分的。芝加哥市議會由50個選區組成。劃分選區的目的在於,讓各個選區的居民都有一位民意代表(即市議員、區長),代表本選區的居民在市議會發聲,作出符合該區利益的決策。選區劃分遵循「屬人」原則,即按照人口分布情況劃分,而不是根據地理面積大小。因此,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區域,選區數量更多,在議會佔的席位也更多;而在人口稀少的鄉村地區,往往面積很大但選區數量很少,在議會的席位也更少。
對芝加哥市議會而言,全市50個選區的面積大小不一,形狀更是千奇百怪。但每個選區都約有5.5至5.6萬居民。也就是說,每5.5至5.6萬人之中有1個人代表大家在市議會發聲。唐人街與之相連的橋港區市芝加哥最大的華人聚居社區,但長期以來,這兩個區域分屬於第25選區和第11選區,直到最近一次選區重劃才合並到一起。
每10年,芝加哥必須根據全國人口普查的人口變化情況,重新劃分市議會選區。上一次重劃發生在2020年人口普查之後,新的市議會選區地圖在2022年確定。選區是根據人口分別而確定的,人口不斷遷移變化,為確保選區的代表性,每隔一段時間,便會重新劃分,這個過程稱之為選區重劃(Redistricting)。根據現行法律,選區重劃主要由市議會主導,50個區長閉門操作,按照他們的意願重新確立選區邊界。
最終,新的選區地圖將在市議會投票表決,拿到41票支持才能通過,否則將提起全民公投表決。通常來說,區長們會根據自己的政治利益劃分新選區。比如,某區長在某個社區有許多的支持者,那麼這個市議員就會想辦法把這個社區留在自己選區。為此,區長們會進行黑箱交易,以鞏固地盤,讓自己繼續勝選。
CBCAC在內的芝加哥許多公民倡導機構正在積極推動改變,以推動一個有更多社區和普通居民參與、主導甚至決定的選區重劃過程。在最近一次重劃選區過程中,CBCAC繼續倡導以「大華埠圈」為基礎的新地圖,將唐人街、橋港區、麥金利公園等社區劃入同一個選區。

本報芝加哥訊

參與座談嘉賓,從左至右:Change Illinois執行主任Ryan Tolley、UIC大學教授Chris Kanich、CBCAC執行主任陳本恩及MPC經理廖敏欣(Debbie Liu)。 CBCAC提供

美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