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美生活二十多年後,熊式一來到香港,一直以來多用英文寫作的他,「想重新提起毛筆,寫點中文東西。」
他用中文寫劇本和小說,全都是「反映當代香港社會文化生活」。
不懂粵語的熊式一,從1956年至1962年,導演了《王寶川》、《西廂記》兩部粵語舞台劇。他沒有收取導演費,是希望為「自己闖出一條大道」。
熊式一又於1959年創作三幕喜劇《樑上佳人》。「這齣戲觸及香港社會日常生活中一些熟視無睹的詬病,如商業主義,拜金主義,貧富差別,婚姻交易。」
雖然是一名海外歸來學人,熊式一對社會卻有此洞悉力,對人性觀察入微。
其後舞台劇改編成電影劇本,由王天林導演,女主角為林黛,演趙文瑛。男主角雷震,演司徒大維。電影上映後,成為當年極為賣座的國語片。
熊式一還先後創作了兩個舞台劇:《女生外嚮》、《事過境遷》。熊式一對香港這個城市「充滿了複雜矛盾的看法」。
熊式一對當年入讀清華學校,有著深厚感情,遂在半個世紀後,1963年在香港開辦「清華書院」。「有別於國立清華大學,它的重點在文商學科。」
1964年熊式一在香港大會堂作首場演講,題目為「英文文壇的中國文學」。
當年崇基、新亞、聯合三所書院合併,成為香港中文大學。清華書院的崇高辦學理念,是有機會成為中大一分子的。熊式一是否也希望成為中大一員,則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