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法部對鳳凰城警方發起聯邦民權調查後發現,當地警員嚴重歧視非裔、西裔與原住民,也會非法拘留無家可歸者,執法時又經常過度使用武力,例如向本身不構成威脅的民眾開槍,或者在警民衝突後拖延救治受傷民眾。
綜合美聯社及《紐約時報》報道,司法部13日發表報告,表示鳳凰城警隊傾向嚴苛對待少數族裔,處理遊蕩、交通犯罪、非法進入他人物業、情節較輕的毒品犯罪等案件時,普遍對白人較為寬鬆。在具體例子中,如果司機沒有打燈便轉彎的話,非裔受罰的機率是白人的3.5倍;在學校附近超速行駛的話,西裔被捕或需出庭的機率,也比白人高出50%;以人均比例計算,原住民因在公共場合持有酒精而被罰的機率,竟然是白人的44倍以上。
統計還發現當地警員調查毒品案件時,在30分鐘內釋放白人嫌犯的機率高出27%,在非法入侵物業的案件中,原住民被立案的可能高出14%。
司法部表示,「壓倒性的統計證據」表明歧視導致上述現象。根據人口普查數字,鳳凰城共有160萬人口,當中2%是原住民,7%是非裔,大約43%是西裔,41%則是白人。相比之下當地2500多名警官中,白人比例佔了68%,西裔21%,非裔只有4%。
負責民權部事務的助理司法部長克拉克(Kristen
Clarke)同時批評,鳳凰城「過度監管」無家可歸者,包括在沒有合理懷疑對方犯罪的情況,往往就會逮捕遊民,而且整個警隊超過1/3的輕罪逮捕與傳票個案,均是針對這類民眾。
報告又表示,遇到警員開槍導致疑犯受傷的情況時,鳳凰城警方還會無理延遲施救,同時動輒向失去意識、喪失行為能力的人使用武力。在其中1次事件中,警方等待逾9分鐘才搶救在衝突中受傷的婦女,結果導致對方死亡。
據悉,司法部暫時無意起訴鳳凰城及其警隊,但會嘗試與市府達成協議,改進警員的執法水平或獨立監督情況。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