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藝術家如伯樂相馬

藝術家是一座藝文城市的靈魂,而成就一名出色的藝術家,除了藝術家本身的才華,還需要貴人扶持,才有機會使其藝術生涯持續發展下去。但茫茫人海之中,如何尋找值得扶持的藝術家?

  筆者早前在台北與洪建全基金會執行長張淑征交流,她提到基金會在遴選藝術家時,往往會考量:一是從創意的角度看藝術品提出的問題是否有趣和重要;二是藝術家能否將想法轉化成一件具藝術性的作品;三是藝術家與基金會在理念上是否志同道合。

  作為台灣老牌基金會之一,洪建全基金會五十多年來支持教育和文化發展。近年基金會特設「銅鐘藝術賞」,以文化創投的前瞻概念,遴選具獨特視野的藝術家,基於其創作理念給予百萬獎金的肯定,並支持其創作計劃的執行與發表。

  張淑征表示,基金會對藝術家的支持,遠超於大額贊助。在2022年,洪建全基金會為了支持「銅鐘藝術賞」得主林沛瑩,創作探索人類與病毒如何共存共生的作品,特別安排她參觀基因研究實驗室,讓她從中吸取靈感。

  林沛瑩的其中一件作品《相即共生練習簿—出神1:1》,其靈感正正源於通過觀察電子顯微鏡下的COVID-19病毒蛋白質複製機制,令她將病毒蛋白質複製過程聯想成編織毛線的反覆動作,製成表面看來如巨大毛線球的藝術作品,試圖創造出病毒與人類的對話關係。

  隨著慈善事業在亞洲發展越趨成熟,家族基金會不妨參考洪建全基金會的慈善模式,在推助藝文發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