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兒童使用社媒 家長亟需對策

看到子女使用社交媒體,家長們正在焦急尋求協助。隨著向兒童推送內容的算法不斷變化,雖說Instagram和TikTok等平台協助和友伴緊密聯繫,家長發現子女心理健康受到影響。有人質疑兒童應否使用社交媒體,如果如此的話應從幾歲開始。有國會議員已經留意到這點。一群兩黨國會參議員最近提出法案,旨在禁止所有13歲或以下兒童使用社交媒體,並要求18歲或以下青少年需取得監護人許可才可建立帳號。這是國會多份旨在尋求將互聯網對兒童和青少年變得更安全的建議之一。

與此同時,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最近指控,社交平台臉書誤導家長且沒有保障使用Messenger Kids應用程式的兒童隱私,包括歪曲它提供予應用程式開發人員使用用戶隱私數據的權限。現在FTC正在建議澈底改變它與臉書母公司Meta所達成的隱私命令,包括禁止該公司從收集兒童數據中獲利。

立法和規管需時,除了等待,家長和青少年對社交媒體的安全還能做什麼呢?

保護隱私有法可依

技術上早有規則禁止13歲或以下兒童在未經家長同意下使用向他們宣傳的平台。《兒童網上隱私保護法案》(Children’s Online Privacy Protection Act)2000年生效,即今日的青少年都還沒出生。

法案旨在透過規定網站和網上服務披露清晰隱私政策,取得家長同意方可收集兒童個資以保障兒童隱私。為遵從法律,社交媒體公司一般禁止13歲或以下兒童登記旗下服務,但廣泛紀錄顯示即使沒有父母許可,兒童還是照樣登記。

但時代改變,當談及兒童使用網絡時,網上隱私不再唯一憂慮,還有霸凌、騷擾、出現飲食失調的危險以至自殺念頭。

多年來,家長、教師和科技專家一直推動延後給兒童手機和使用社交媒體至他們成長,例如「等到八年級」(Wait Until 8th)宣言,家長聯署承諾等到子女八年級或13、14歲才給他們iPhone,但沒有社交媒體公司或政府對提高年齡限制作出實際行動。

程式開發重新思考

目前擬議法案包括對社交網站實施全面13歲或以下禁令,登記程式和網上服務時並不容易驗證某人年齡,且現時深受青少年歡迎的程式都先為成人設計。非牟利組織Common Sense Media社交媒體專家艾格斯瑪(Christine Elgersma)提到,雖然社交媒體公司多年來增加一些安全措施,但這些都治標不治本,認為開發人員需開始從兒童角度重新思考服務。

雖有家長和名人呼籲全面禁止兒童使用社交媒體,但專家認為此舉只會導致兒童被隔絕,恐與可用社交或聊天服務的同輩脫節。另一個問題是,當從未使用社交媒體的兒童年滿18歲時,也許會發現自己不會使用這些平台。

艾格斯瑪建議,在子女長大可以使用網上服務前,家長可與他們一起瀏覽動態消息,並與他們討論內容,例如當友人的友人要求子女傳送照片時如何處理。

溝通溝通再溝通

當子女長大時,好奇心就會隨之而生。非牟利組織「Fairplay’s Screen Time Action Network」主任羅傑斯(Jean Rogers)亦提醒父母,當子女滑手機太久時,千萬別說「馬上關掉」等話語,因為這是對兒童整體生活的不尊重。她建議家長可問子女他們用手機在做什麼,並問他們是否願意分享他們所瀏覽的內容。

羅傑斯說,大部份家長晚上可以收起子女的手機限制他們滑手機。她提醒父母需跟子女解釋自己用手機在做什麼,例如收發電郵或處理雜務,並非使用Instagram等社交媒體,並告訴子女何時停止使用,才能讓子女理解父母的做法。

研究數據傷害問題的聖荷西州立大學教育系教授馬拉奇(Roxana Marachi)坦言,家長亦應理解這並非公平之爭,因為Instagram等社交媒體程式就是為了上癮而設。她認為,如無新法律規範科技公司如何使用我們的數據和向用戶推送有害內容的算法,家長能做的其實不多。

馬拉奇說︰「那些公司對兒童福祉沒興趣,它們只會著眼於屏幕上的目光,並將點擊數量最大化。」美聯社電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