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邦政府為了保障民眾私隱,在2020年的人口普查結果中刻意採用新方法,屏蔽某些地區的居民或住宅訊息,導致紐約、佛州、威斯康辛等部分社區出現有房屋卻無人居住,或者有居民卻沒有房屋的現象。地方官員及人口專家埋怨,此舉將令統計失準,嚴重的話將影響政府撥款和議會議席劃分,但普查局堅稱從宏觀角度而言,整體數字依然準確。
美聯社報道,其中1個受影響的地區,是紐約沙利文縣(Sullivan County)的正統派猶太社區,按照官方報告,小區內雖然住了81人,但全部人都沒有住所,然而核對縣府資料的話,當地至少有十幾棟建築物。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威州密爾沃基某個社區,報告雖表示當地住了54人,但所有人也沒有住址。
和上述2宗例子相反的是,佛州坦帕市外圍的平木保護公園(Flatwood Conservation Park)建有1棟房屋,但房屋無人居住,不過縣府表示,房屋內一直住著2名公園保安。
普查局解釋,近年來由於科技發展,企業已經能利用各類數據,結合普查資料鎖定民眾身分,構成了侵犯私隱的現象,官方現在所用的方法就是為了對抗這種現象,依法保障普查資料不致外洩。然而不少市府官員和人口專家埋怨,此舉已經矯枉過正,容易影響地方部門某些政策,也可能影響聯邦撥款或者國會議席劃分。哈佛大學研究也顯示,這個做法尤其對少數族裔不公,在一些聚居了不同族群的地方,點算人口更加困難。
對此普查局官員表示,個別社區的資料的確失準,但現象卻是刻意為之,而且從宏觀角度來看錯誤可以彼此抵銷,以佛州為例,1.5萬個社區共20萬民眾沒有住址,但另一方面,1200個街區只有地址沒有住戶訊息,今年普查結果的準確程度並不差於往年。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