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宣布全面擴大生物識別追蹤系統,規定幾乎所有非美國公民在入境與出境時必須接受人臉識別檢查。該決定刊登在《聯邦公報》(Federal Register),授權CBP在機場、海港及陸地口岸拍攝並記錄外籍人士的臉部資料,新規將於刊登後60天正式生效。
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TSA)2023年測試的臉部識別系統。美聯社
根據最終規定,CBP將「實施一套整合式的生物識別入出境系統,比對外籍人士抵達與離境時所收集的生物特徵資料」,以加強應對國家安全風險、偽造旅行文件、簽證逾期及非法入境等問題。
綜合媒體及印度經濟時報(Economic Times)報道,雖然CBP過去已對部分外籍旅客採集生物識別資料,但這項新規大幅擴大了適用範圍,同時取消了原本豁免14歲以下兒童與79歲以上老人的條款。新政策適用於所有非公民,包括合法永久居民、移民及無合法身份者。CBP表示,人臉識別將成為首選的生物識別方式,因其最適合在大規模入出境點使用。
類似提案早在2020年11月就曾引起公民權團體反對,包括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及移民辯護項目(IDP)等組織,認為人臉識別系統容易出現誤差與族群偏見,導致誤判與不當拘留。外界預期,這項新規將在未來數週內面臨法律挑戰。
CBP為此辯稱:「建立一套完整的生物識別入出境系統,將能強化身份驗證、減少簽證詐欺、更有效地偵測逾期滯留,並改善國家安全成果。」該機構同時援引法律要求,指出國土安全部(DHS)有義務建立外籍人士的整合入出境追蹤架構。
新規生效後,受規範旅客在入境與出境時都將被拍攝影像。CBP提醒,若拒絕配合,可能被視為不准入境或面臨遞解程序。
新聞及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