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美國與中國官員週日表示,世界兩大經濟體的貿易協議正逐步接近完成,雙方已達成初步共識,預計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即將舉行的高風險會談上力求敲定協議。
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第47屆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峰會期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泰國和柬埔寨簽署停火協議前聽取柬埔寨總理洪瑪奈(左)的講話。美聯社
《美聯社》報道,即使這項協議未能解決製造業失衡與尖端晶片取得等根本問題,其達成仍可為國際市場帶來一絲寬慰。北京近期限制稀土元素出口,這些原料對高科技產業至關重要;特朗普則以加徵關稅威脅回應,使貿易緊張升溫並引發全球經濟成長放緩的疑慮。
中國首席貿易談判代表李成剛向媒體表示,雙方已達成「初步共識」;美國財政部長史考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則形容談判成果為「非常成功的框架」。特朗普也表達信心,稱中方「想達成協議,而我們也想達成協議」。這位共和黨總統將於週四(30日)在韓國與習近平會晤,作為他亞洲行的最後一站。他重申未來將訪問中國,並建議習近平也可前往華府或佛州的海湖莊園(Mar-a-Lago)。
貝森特在CBS節目《面對全國》(Face the Nation)中表示,加徵更高關稅的威脅「實際上已從談判桌上移除」。他在多個美國新聞節目受訪時指出,雙方已就防止芬太尼前驅化學品流入美國達成初步協議,中方亦將「大幅」採購美國大豆與其他農產品,同時暫緩實施稀土出口管制。
這項潛在協議的進展出現在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於吉隆坡舉行的年度峰會上,特朗普藉此強化其「國際交易達人」形象。然而,他的談判方式在國內外均引發重大震盪。其進口稅措施打亂了美國與貿易夥伴的關係,而美國政府關門則使他與民主黨持續對立。
新聞及封面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