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相關公司沁恒微 實控人王春華中專學歷、持股逾九成 擬衝刺科創板

《星島環球網》見習記者齊鑫 上海報道

當下,國產芯片浪潮持續升溫,南京沁恒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沁恒微)當仁不讓,也欲衝刺科創板。

據其最新披露的招股說明書,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2108.07萬股,擬募集資金為9.32億元,其中,2.63億元用於USB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3.02億元用於網絡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3.67億元用於全棧MCU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

經過二十多年發展,沁恒微已取得一定行業地位。據QYResearch《2025-2031全球與中國USB橋接芯片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的調研結果,2024年,按全球市場主要廠商USB橋接芯片銷售收入市場份額排名,沁恒微排名全球第九、國內第一。

然而,看似光鮮的成績背後,沁恒微毛利率波動、實控人控制權比例過高等情況也展現在市場面前。

近三年毛利率 芯片單價下降

沁恒微成立於2004年,是一家基於自研專業接口IP、內核IP構建一體化芯片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主營業務為接口芯片和互連型MCU芯片的研發、設計與銷售,收入佔比超99%。公司主要產品包括接口芯片和互連型MCU芯片,主要應用於工業控制與連接、物聯組網和互聯、計算機及手機周邊等領域。

從招股說明書披露的數字看,近年來,沁恒微業績穩健增長。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分別達到2.38億元、3.08億元和3.97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910.41萬元、7239.67萬元、1.04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894.57萬元、6289.09萬元、9724.3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份增長背後,2022年-2024年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呈下降趨勢,分別為63.32%、58.82%、57.51%。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存在下降的情形,主要為受到產品銷售結構影響。」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解釋稱,2022至2024年度,公司藍牙、以太網及MCU芯片收入增長率均高於USB芯片,導致毛利率相對較高的USB芯片收入佔比下降,毛利率降低。

直到2025年上半年才回升至60.46%。2025年上半年,公司營收、歸母凈利潤。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49億元、8179.64萬元和7909.77萬元。

此外,公司在2022年至2024年芯片產品的平均單價也呈下降態勢,分別為1.79元/顆、1.42元/顆、1.36元/顆。2025年1-6月回升至1.46元/顆。

對此,沁恒微表示,接口芯片型號眾多,不同接口、不同功能的芯片價格存在較大差異,銷售收入結構會對綜合平均單價造成影響。報告期內,公司自研IP形成的低邊際成本優勢,使得公司產品的毛利率較高,為適應市場變化,提升產品競爭力,部分產品單價戰略性下調。

大客戶分散 實控人持股逾九成

與此同時,沁恒微還存在客戶集中度相對較低的情況。從招股說明書看,2022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0.28%、15.05%、14.15%和16.67%。

「公司產品下游場景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多樣性特征。發行人產品在下游終端的需求零散,單一設備用量有限,行業知名終端大客戶的產品驗證、導入與規模化起量的周期較長,發行人經銷商仍處於培育期,導致公司報告期內主要客戶的合作規模偏小,銷售較為分散。」沁恒微稱。

員工層面,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員工人數282人,然而從專業結構來看,研發人員佔比過半達56.38%,生產人員僅4人,佔比1.42%。

據公司招股說明書,沁恒微整體上採用行業慣用的Fabless輕資產運營模式,公司負責IP研發、芯片設計、配套軟件及協議棧開發以及銷售與售後支持。晶圓制造、芯片封裝全部通過委外方式實現,芯片成品測試采用委外、發行人自測相結合的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實控人王春華存在控制權比例較高的情況。截至招股書簽署日,他直接持有28.46%股份,通過江蘇沁恒、異或合夥分別控制56.04%、10.06%的股份,合計控制公司94.57%股份。

據公司招股書,1976年出生的王春華為中專學歷,高級程序員,正高級工程師。其工作經驗較為豐富,早年間曾在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留校擔任教員,後歷任常州市華超計算機技術開發有限公司CTO、南京華蘇資訊有限責任公司CTO;2003年1月至2020年7月,任沁恒電子總經理;2008年5月至2021年12月,任江蘇沁恒總經理。2004年5月加入沁恒微,現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對此,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提示,如果王春華利用其實際控制人的身份、地位,對公司的人事任免、經營決策等進行不當控制,可能會使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不能有效發揮作用,從而給公司經營及其他股東的利益帶來損害。

整體而言,沁恒微是中國部分中小芯片企業的縮影,此次IPO能否成功還要交給時間驗證,而公司在經營管理、利潤結構等方面的問題,仍是需要面對的現實,這將影響公司能否在資本市場上走得更遠。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