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公布《「數碼港元」先導計劃第二階段報告》,評估「數碼港元」在零售場景中發揮的獨特價值的結果。11組試驗結果顯示,數碼港元及代幣化存款能夠促進具成本效益、可編程及穩健的交易,為用戶帶來好處;然而由於數碼港元由金管局發行,公眾沒有明顯偏好數碼港元或代幣化存款,且數碼港元不具有信貸風險,特別適合用於大額交易結算。金管局認為,鑑於香港擁有多元化且先進的零售支付選擇,公眾可無縫接駁使用,數碼港元現階段的需求集中於零售場景以外,因此未來將優先發展數碼港元應用於批發層面,推進金融機構間使用數碼港元進行支付。另外,金管局目前尚未確定擴展數碼港元的時機。
李達志:第二階段試驗非爛尾
金管局副總裁李達志表示,第二階段試驗計劃並非「爛尾」,進行試驗計劃就類似創新和科技發展一樣,未必需要必須成功,且計劃亦並非沒有價值,金管局已為數碼港元的零售層面應用發展先行學習和累積經驗,較外界先行一個台階,待未來市場接受度提高,時機成熟,就可快速推出,以避免「慢人幾拍」。
明年上半年料完成零售場景準備工作
李達志還表示,金管局仍將繼續推進零售場景使用數碼港元的政策、法律及技術等方面的前期準備工作,為香港未來可能將數碼港元推廣至可供個人及企業使用做好準備,相關準備工作預計於2026年上半年完成。
試驗計劃有助未來幾年應用
金管局助理總裁(金融基建)周文正補充指,該計劃學到的經驗能夠支援其他代幣化工作等,幫助其他層面的工作,「類似過往的一些研究項目的成果,之後幾年先用上」。周續指,第二階段的試驗計劃無須做基礎建設,主要和業界合作,且利用的現有資源和團隊,因此試驗計劃的的基本支出少。
年內9間銀行曾應用數碼港元
被問及現時數碼港元於批發層面的應用,李達志表示,已有金融機構在一些批用例中使用數碼港元,如銀行代幣化債券之間的交割、國際貿易結算、現實世界資產(RWA)等,另外今年內有9間銀行會使用數碼港元,用於試驗或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