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密歇根一座生產高階Jeep休旅車的工廠上週停線,且在下月初前不會復工。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一名官員稱,主因是鋁材短缺。
綜合《華爾街日報》及其它媒體報道,福特也因同樣原因暫停3座工廠的生產。兩家車廠在密歇根與肯塔基的數千名工人目前正領取失業補助。

全球汽車供應鏈自疫情初期半導體嚴重短缺以來,未曾像如今這般受到關注。美聯社
全球汽車供應鏈自疫情初期半導體嚴重短缺以來,未曾像如今這般受到關注。當年高層常掛在嘴邊的教訓是「別過度依賴單一供應商」,但如今多項物料同時卡關——稀土、鋁與晶片等供應同時吃緊。諮詢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分析師菲奧拉尼(Sam Fiorani)說:「這些問題同時發生堪稱一生一次。我們從未見過。雖然半導體的教訓應讓車廠對供應鏈問題有所準備,但如今多重因素齊發,難以應對。」
在關稅負擔達數十億美元、以及從電動車轉向的高昂成本已拖累產業之際,這波動盪更加劇痛楚。通用汽車上週稱,放緩電動車步伐將使其付出16億美元代價。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則公布在美130億美元投資計畫,部分抵銷關稅帳單。
標普全球汽車部門估算,今年美國新車銷量將略高於2024年的1,590萬輛。但明年不樂觀:總產量與銷量恐下滑,關稅壓力加大,且新車均價仍高企、約5萬美元。
年初時業界一度認為特朗普總統的關稅不至於那麼糟,但4月情勢丕變。白宮對進口整車與零件加徵25%重稅。高層被迫急算成本、調整車型與產地,導致產線停擺。其後,政府雖放寬部分負擔,對符合北美貿易協定標準的企業提供些許紓緩,但整體行業成本仍逾120億美元。
作為特朗普全球貿易戰的主要目標,中國讓車廠日子更難過。為報復關稅,北京收緊稀土出口,迫使車廠尋求繞行方案。《華爾街日報》當時報導,部分企業甚至考慮把「美國製」馬達運往中國安裝磁體。中國汽車產業顧問鄧博文(Michael Dunne)上週在通訊中警告:「建立在全球供應鏈上的汽車業,如今受制於單一國家的產業政策。這不僅是車廠的問題,而是經濟安全、產業存亡與戰略自主的問題。」
美國汽車創新聯盟(Alliance for Automotive Innovation)執行長博澤拉(John Bozzella)警告,Nexperia情勢可能迅速惡化、波及全球經濟:「若汽車晶片運輸不能盡快恢復,美國及多國的汽車生產將受干擾,並外溢到其他產業。」
新聞及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