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擴大監控移民與反法西斯團體

圖為聯邦執法人員日前將被拘留者押送進入伊利諾州的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設施。美聯社資料圖片

本報訊

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近來迅速擴大監控能力,據《華盛頓郵報》報道,ICE近月陸續簽署多項高額合同,購買各類先進科技,包括虹膜掃描、臉部識別、手機間諜軟件及行動定位系統,用於加強對無證移民及被政府視為「反ICE極端分子」的監控與調查。

報道指,總統特朗普上月底簽署行政命令,將「反法西斯」(Antifa)列為國內恐怖組織,指稱該運動是「軍事化的無政府企業」,意圖推翻美國政府與執法體系,並要求所有聯邦機構動員資源展開調查。其後,ICE代理局長萊昂斯(Todd M. Lyons)在訪談中表示,機構將調派資深調查員追查「煽動者與資金流向」,強調「我們會追蹤金錢,也會追蹤幕後主使」。

據悉,ICE最新採購的技術包括一款可在現場即時比對資料庫的虹膜掃描應用程式(約4百60萬美元,由麻省BI2公司提供),以及價值3百75萬美元的Clearview AI臉部識別軟件,將用於調查針對執法人員的襲擊案件。該局亦購入可遠程入侵智能手機並提取加密訊息的Graphite間諜軟件,以及可整合社交媒體與手機定位數據、繪製個人行蹤網絡的Penlink系統。另有新型無人機Skydio X10D投入使用,供執法行動及現場拍攝之用。

ICE並計劃成立社交媒體監控中心,招募分析員長期搜集Facebook、X(前Twitter)、TikTok、WhatsApp等平台資訊,以追蹤目標人物或其關聯者。該局九月份的合同開支高達十四億元,為十八年來最高紀錄。報道指出,這波開支增長與國會七月通過的邊境及移民執法撥款約一千七百億元有關,當中數億美元被指定用於科技設備。

前ICE代理局長桑德威格(John Sandweg)警告,當前政治環境下採用這些技術「將引發重大關切」,並指部分內部監察機制在特朗普政府下已被削弱。奧勒岡州民主黨聯邦參議員懷登(Ron Wyden)則批評,ICE利用間諜軟件、臉部識別與其他科技「進一步踐踏美國人的權利」。

電子隱私資訊中心(EPIC)律師Maria Villegas Bravo指出,這些監控工具可能違反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的言論與集會自由,以及第四修正案禁止無理搜查與扣押的原則,「我們不清楚執法人員是否取得搜查令」。

白宮官員則否認違憲指控,稱總統的行動針對的是「涉及組織性政治暴力與國內恐怖主義的個人與實體」,並強調「任何其他說法皆屬不實」。

分析人士認為,ICE自2003年成立以來已擁有龐大監控網絡,但在現屆政府的授權下,該局監控範圍或將首次延伸至美國本土的公民與抗議團體,引發民主黨議員及人權組織的強烈關注。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