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桄)
這陣子,風很猛,雨下得很大,你有沒有發現,在雨後的路上,會有很多蝸牛爬出來,有些被踏碎外殼,甚至遭頑童當波咁踢,認真慘慘豬。
如果我見到,總會生起惻隱之心,徒手撿起,放回草叢,讓牠們不要往死路爬去。
有醫學界的朋友勸誡我,盡量不要觸碰蝸牛,因為蝸牛會產生一些刺激性物質,有機會令人體致敏,對皮膚造成輕微刺痛,甚至生水泡,即使觸碰後也不要捽眼和掂到口鼻。
平時蝸牛要利用蠕動身體,來分泌水量較多的黏液,在夏季時因為高溫和乾燥,蝸牛通常會躲到比較陰涼的牆角、樹根或草叢\xf9堙A把肉身縮入殼\xf9堨藋v。
當下雨了,地面濕潤,雨水落入殼內,喚醒休眠狀態的蝸牛,於是會出現空群出來活動覓食的現象。
不過蝸牛通常生長在腐爛而疏鬆的土壤、垃圾堆或亂石中,與老鼠為伍,身上帶了大量病毒和過百條寄生蟲。一旦接觸,便要立即洗手消毒,否則隨時導致腦膜炎。
有時我會見到有蝸牛的外殼被踩裂了,原來牠能分泌出某些物質去修復外殼和肉身,生命力極強,牠們對冷、熱、飢餓和乾旱等惡劣環境,都有一定的忍耐性。
不說不知,蝸牛雖然細隻,嘴巴只有針尖大小,卻有大約25000顆牙齒,為生物界之冠。看!無論幾渺小,一定有過人之處,人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