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志超)
當初本報副刊邀約我寫專欄的時候,我曾問朋友,我應否接受這個挑戰,他們認為在如今的網絡世界中,報紙生存備受考驗,他們都質疑我是否真的會有讀者。
我另一個隱憂是語言能力,由於我只有中學二年級的中文程度,加上在英國居住十幾年後,日常使用的語言變成英語,中文書寫對我來說並不輕鬆。
按理說,我是應該拒絕這個邀請,但我個性反叛,想接受挑戰,迎難而上。
我認為,若是放棄僅存的中文知識實在可惜,不如將這次挑戰轉化為機遇,提升自己的中文水平。況且,寫作本身就是一個好習慣——透過書寫整理個人思緒,能使生活更有條理。
更重要的是,人生應當把握每一個難得的機會。獲報章邀請寫專欄,實在是一種榮幸,我不願輕易錯過。換句話說,我投入寫作的行列,不僅是為了讀者,更是為了自己。
正如英國作家王爾德說:「愛自己是一生浪漫的開始。」對一般人來說,工作往往只是為了謀生。如果能找到一份既有收入又能充實自己的工作,便是最理想的狀態。在工作中增長學識、滿足興趣,每次遭遇挫折都可以視為一種挑戰,而不是浪費時間。克服困難後,我們會變得更強大——即使金錢回報未必豐厚,這一切仍是自我增值的過程。
寫作屬於文化事業,最重要的是讓自己感到滿足,因為讀者會感受到作者的情緒。當然,若能同時獲得金錢回報固然更好,再加上得到廣大讀者的認同,便是最完美的結果。
不過,很多人將次序混淆,偏向集中爭取後兩者的回報。我認為那樣的行事方式,結果必定會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