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土安全部8日證實,聯邦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已在馬薩諸塞州展開新一波大規模執法行動,名為「愛國者2.0」(Patriot 2.0)。這是繼今年5月ICE以「愛國者行動」逮捕近1500人後,再在全州升級的移民執法行動。
「愛國者2.0」行動讓麻州再次成為全國移民政策角力的前線。對華人移民而言,這既是一場挑戰,也是一個提醒:必須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權利,並在社區中互相支持。
聯邦點名波士頓庇護政策
國土安全部在聲明中強調:「在特朗普總統與國土安全部長Noem的領導下,美國不會為犯罪的非法移民提供任何安全庇護。如果你非法進入本國並違法,我們會逮捕並驅逐你,且永不得重返。」司法部上周已對波士頓市提告,聲稱《信任法案》違反聯邦法。
對此,吳弭強調,波士頓的《信任法案》(Trust Act)明確規定,市警局不得與ICE合作處理民事移民扣留令,但仍會在涉及刑事案件時與聯邦合作。她表示:「我們期待聯邦執法人員遵守本市、州和國家的法律與憲法,一旦發現違規,我們已準備採取法律行動。」
司法部上周已對波士頓市提告,聲稱《信任法案》違反聯邦法。
麻州州長希利(Maura Healey)在周一的記者會上批評:「聯邦聲稱針對暴力犯罪者,但實際上更多是建築工人、保姆、醫護助理、農業工人被帶走,他們是家庭和社區的一部分。」她強調麻州不是所謂的「庇護州」,特朗普政府將麻州列為目標,更多是出於政治操作。
希利指出:「這是一場政治戲碼,是恐嚇手段,是轉移經濟表現不佳的政治手段。」她同時也承認,邊境需要更嚴格的管控,並表示部分強化邊境的措施「是有道理的」。
華人移民應注意事項
在當前執法行動升級的背景下,華人移民社區尤須保持警惕。律師與移民維權組織提醒要了解自身權利。ICE臨檢時,您有權保持沉默,不必回答有關移民身分問題。您有權要求律師在場,不要簽署任何文件,特別是「自願離境」的文件,除非律師已解釋清楚。
如果ICE要進入住宅,必須出示由聯邦法官簽發、寫有您名字與地址的「司法搜查令」(Judicial Warrant),而非僅僅是ICE簽發的行政文件。若沒有司法令,您可拒絕他們進入。不要試圖與執法人員發生肢體衝突或爭執,這只會讓情況惡化。冷靜表達自己的權利,並記錄相關過程。
新移民與外送員、建築工人等常在街頭活動的人群,應隨身攜帶律師或社區熱線的聯絡方式。一旦遇到ICE,可立即尋求協助。華人社區可建立群組分享ICE行動消息,互相提醒並支援受影響家庭,避免孤立無援。
麻州最高法院曾裁定,州內執法機構不得僅因移民身分而拘留個人。波士頓市也藉由《信任法案》進一步保障移民權益。然而,這些政策卻使波士頓成為聯邦政府的「眼中釘」。
對許多華人移民而言,這意味著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增加。尤其是新移民群體,他們常擔心是否會在上下班途中,或在家庭成員尚未取得合法身分時成為ICE的目標。在這樣的環境下,亞裔社區需要的不僅是法律層面的保障,更需要透過文化活動與社區組織展現凝聚力,向外界傳遞移民的價值:他們是勞動力的支柱,也是城市文化與經濟的重要貢獻者。
移民權益組織表示,華人移民社區只有在保持警覺、學會自我保護的同時,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發聲倡議,才能在這場不確定的風暴中站穩腳步,守護家庭與尊嚴。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吳弭在波士頓市政廳廣場舉行新聞發布會回應司法部的最後通牒。檔案圖片